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一种崭新的思政课教学形态,善用“大思政课”要正确理解站位高远与视野宽广、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材系统性与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守正与创新等多重关系,真正把思政课的场域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这为思政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聚集育人合力,助力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探索革命纪念馆与高校合作构建“大思政课”的长效运作机制,打通不同单位合作的体制障碍,推动社会资源与高校的合理配置,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红色文化更好融入思政课。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而且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运钦 《广西教育》2022,(9):4-8+12
本文论述思政课教师在党史育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党史育人的三个着力点,并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讲好党史故事、创新党史教学形式、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等形式,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党史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史是铸魂育人最好的教科书之一,要培养能扛鼎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学校应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科学理性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做到"讲理"与"提气"有机统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成果体现在立德树人成效上,要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旨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切实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从制定课程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入手,规划了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思路.通过实践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融合、知识体系与课...  相似文献   

7.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明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化发展,是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必由之路。高校应抓住教育契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结合、专题教学与案例镶嵌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实现劳模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高度,从哲学、政治、教育、人学、实践等维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指导性;立德树人,既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又是思政课的基本政治性功能,也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与根本任务,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路径与具体抓手。思政课立德树人,就是要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价值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已进入“大思政课”整体实践新格局。“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整个时代主线,从国家维度、民族维度、社会维度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构建与问题共思、与思想共进、与实践共行的大思政体系。因此,“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紧扣立德树人,从时代问题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时代方位,从思想引领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想方位,从立足现实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生活方位。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实现铸魂育人、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实现铸魂育人与学科教学并轨前行、立德树人与思政课堂同频共振,进而彰显思政魅力,积极打造“四度”课堂,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入手,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政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二十大”精神宣讲的重要阵地。针对“二十大”报告内容理论性强的特点,需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建构生活化课堂。通过联系生活,用丰富的生活素材、浅显易懂的生活语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创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从教育教学角度,关键是要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围绕"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从"国际税收"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入手,探索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立足学生本位,追求本真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调查"是小学思政本真课堂的硬核力量.课前普查、课中调查、课后追查,可以帮助学生点破问题、识破主题、攻破难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理念是在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高校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需要,也是国家扎实推进2035、2050战略蓝图的需要。“大思政课”并不等于“大思政”,旨在推动一场思政课的质量革命,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从党和国家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可知,“大思政课”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相辅相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沿革可知,“大思政课”所关注的“高质量”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指一门课,而是重在打造兼具内部协同性与外部开放性的思政课课程群。因此,“大思政课”之“大”在于通过研判历史方位的大视野,来推进思政教育的大体系,使思政课小课堂与高等教育大改革相联通,与中国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成为立意高、格局大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理论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学效果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实施“大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融合时政热点、教学内容融合劳动教育、教学形式融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融合研学旅行等路径,以多元融合推进“大思政课”教学实施,培育具有责任意识、劳动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思想根基。红色校史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入挖掘、利用好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离学生最近的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红色校史文化立德树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与深入,高考改革全面展开,高中教学将更突出立德树人,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国家认同是立德树人的基础,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的培育十分重要。教学中通过开展沉浸体验、课堂辩论、协商展示、互动对话等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国家认同素养,以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