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轻音乐作曲家。他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约翰·施特劳斯自幼  相似文献   

2.
阳历新年,西方有一个传统习惯:男士、女士们穿着端庄华丽的衣服,走进鲜花簇拥的音乐厅,欣赏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特别是位于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更是受到全世界瞩目。据记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早雏形,与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有关。1847年12月31  相似文献   

3.
小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也是当时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 作品和乐队在奥地利非常有名气。 小施特劳斯与父亲的名字一样,因为父亲觉得他的名字带 给他幸运了,所以给儿子也起了同样的名字。6岁时,小施特劳 斯的艺术才华就显露出来,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滨多瑙河南岸,踞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维也纳是奥地利古国的首都,1800多年来罗曼文化、日尔曼文化和斯拉夫文化在这里融合,使之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是维也纳人永远的骄傲,尽情流淌的音符、郁郁葱葱的维也纳森林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而与其交相辉映的是历久弥新的维也纳大学。  相似文献   

5.
许君 《教育文汇》2011,(11):58-58
人们都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是啊,多少伟大的音乐家来自奥地利: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音乐之于奥地利人,已经不仅仅是文化,而是一种民族风格和气质。奥地利真正的“音乐之乡”是萨尔茨堡。有人说萨尔茨堡夏季音乐节一开幕,意大利歌剧院就该休息了。在奥地利学习期间,我利用难得的休息日专程来到世界文化名城萨尔茨堡。  相似文献   

6.
"倾听"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拉德斯基进行曲》乐曲介绍:此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创作于1848年。现已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乐曲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强调强拍。欣赏时,请选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演奏版。  相似文献   

7.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十九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的最著名的一首。1867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合唱曲,就请施特劳斯帮忙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施特劳斯对它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如同对母亲一样热爱、熟悉。他在一个傍晚,漫步在街上,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好朋友、诗人格涅尔家里。他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诗人听,诗人  相似文献   

8.
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小施特劳斯从小就喜欢音乐,并展露出不俗的音乐才华。小施特劳斯7岁开始作曲,19岁成立乐队到各地巡演,很快就拥有和父亲相当的知名度。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可他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不久,小施特劳斯创作出全新的舞曲。但这回他听到的不是掌声,而是人们的嘲讽,连父亲也批评他  相似文献   

9.
1899年6月3日下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公园里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出现了一番异乎寻常的情景:一曲终了之际,有人匆匆走到乐队指挥身边轻轻耳语,只见乐队指挥的脸色变得十分冷峻。沉默片刻以后,指挥又对着首席小提琴手吩咐了几句,再  相似文献   

10.
1872年,享誉世界的“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演出。爱搞怪的美国人为了创造一项世界之最,同时也考验一下约翰-施特劳斯的智慧,就请约翰·施特劳斯指挥一场由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圃难的事,伺况是2万人。  相似文献   

11.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和他的交响乐团一起来到了美国。演奏的每天晚上,戏院都座无虚席。听众对施特劳斯熟练的指挥和乐团绝妙的音乐演奏感到高兴和兴奋。他们一直在喊:“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并且不让乐团退场。面对着热心的听众,施特劳斯感到很惊喜,但又担忧。在那种情况下,他的乐队成员会疲惫不堪的。后来,他有了个主意。第二天晚上,当演出即将结束时,一首新奇的乐曲奏起。与此同时,施特劳斯向乐队作手势让他们退场。于是就有一个号手安静地退场了。不久,又有一位乐队成员退场。五分钟后,所有的乐队成员一个接一个地都走了…  相似文献   

12.
芳草地     
《初中生必读》2009,(Z2):48-49,82
交响乐之父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90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人是热爱艺术的民族,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空气,艺术就是生命。在维也纳人的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艺术。维也纳的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设计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是奥地利的骄傲。维也纳位于欧洲的中心,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联合国的官方驻地之一,大约住公无前500年凯尔特人建立了维也纳,时至今日维也纳便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小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世界里的蓝色多瑙河,是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多瑙河的支流,离市中心很远,而且充满了淤积的泥沙,根本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像天空那般的清澈蔚蓝。而说到圆舞曲,虽然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起源于维也纳,而很可能是起源于柏林。但维也纳人并不关心这些细节,他们在月光音乐厅、黛安娜音乐厅和施佩尔音乐厅的优美轻快的四分之三拍子的舞曲节奏中早已浑然忘我。老约翰·施特劳斯生于1804年,父亲歌舞乐团老板弗朗兹·施特劳斯曾溺死于多瑙河中;祖父米歇尔·施特劳斯是位皈依犹太教的信徒,这一点在维也纳斯特凡…  相似文献   

15.
年级:高一年级教材分析:《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1876年为振奋人心,作者创作了这首象征着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乐曲明快华丽、优美、抒情,三拍子节奏富有弹性和动感,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明显地表现在二、三拍的细微处。乐曲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结束部连缀而成。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蓝色的多瑙河》,使学生从音乐表现手段入手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音乐家莫扎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是天生的。被称为“十八世纪的奇迹”、“神奇的天才”莫扎特也不例外。莫扎特于1756年1月28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小城镇──萨尔斯堡。他的父亲──勒宝尔德·莫扎特是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手,曾任宫廷乐队队长。...  相似文献   

17.
王盈 《高中生》2013,(16):33
一谈到波兰,人们自然会想到肖邦;提起俄罗斯,就会想到柴可夫斯基;和奥地利相连的是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回荡的施特劳斯美妙的圆舞曲,以及新年音乐会上身着正装与乐队共鸣的精神焕发的观众。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引领国家未来的是文化。"的确,文化就是流淌在不同民族身体里的血液,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  相似文献   

18.
交响乐之父     
《初中生必读》2009,(7):48-48
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19.
海顿     
十八世纪后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大师。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贫苦车匠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八岁进教堂唱诗班当歌童,刻苦自学理论作曲,1761年起任宫廷乐队指挥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作品甚多,有交响曲一百零四首,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首,钢琴奏鸣曲五十二首,神剧五部,歌剧十九部,以及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其他还有室内乐、弥撒曲、清唱剧、独唱康塔塔、歌曲等,其中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最为著名。他一生始终保持平民意识,在创作上又与其故乡民间音乐保持联系,作品中充满民族的淳朴、明朗、幽默、愉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音乐上最大的贡献是由他初步确立了古典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形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2006,20(4):1-1
一、会议时间第十次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将于2006年4月19日至2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由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承办。二、会议地点大会将在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维也纳工业大学召开步行即可到达会议指定的周边宾馆和文化游览地点,会场所在地公共交通便利。三、会议主题(一)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