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001年,我国各级小学的课程表中,写上了崭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这标志着我国德育课程由知性德育迈入了生活德育的新航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回顾、反思德育课程前行的路径,我们高兴地看到经历十年课改后,德育课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德育课程教学会更具魅力。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十年来,确立了生活德育论的道德哲学立场,变革了传统的知识授受式教学,探索了活动式、生活化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2.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话性德育评价是多元社会中对话德育范式的生成和第四代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对话性德育评价是一种基于教育性对话的评价,除了具有一般对话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以内在权威为主要表现的教育性是其主要特征。教育性为对话性德育评价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对话性德育评价的实现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变革评价观点,建构基于包容性对话的师生关系,采取互动式、对话式的评价,并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对话性德育评价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实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体系化思想作基础,以整体化目标为支撑,以内容的整合为依托,以操作机制的突破作保证,在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整体化方面凸显出独特的功能。它有助于中小学德育课程超越平面化剖析的局限,进行立体化的规划;有利于学校德育课程对学生发展进行方向前瞻与现实观照;帮助学校德育课程辩证地处理传承民族文化与回归生活的辩证关系,找到课程的生长点;有利于学校德育课程将“结果验证”教学与“过程体验”教学辩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课程模式的陈旧已成为德育改革的一大障碍,它既不能切入学生的内心体验,也不能创造有效的品德强化环境,因此必须加以改革。而重建校园文化精神,改革德育课程结构,拓展新的德育途径、内容与方法,并通过情感分析把德育纳入校园文化中,人根本上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为什么进行德育教学改革、德育课程改革的瓶颈是什么、德育课程怎样改革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是全方位实施、多渠道进行的,既有德育学科的理论教育、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各类活动的养成教育等;又有校园环境的文化熏陶教育;校园环境是德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美化、优化,对于净化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佩卿 《文教资料》2012,(8):135-137
对话德育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德育的理性反思,又是对现实变化的积极回应。对话德育体现人本性、基于平等性、强调理解性、体现互动性、追求互惠性。尊重真诚的教育姿态、观照生活的教育情境、宽松包容的教育氛围、求真向善的教育导向、运筹帷幄的教育智慧是实现对话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隐性德育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它作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但隐性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显性德育所预期的目的.它的全面实施,会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呼唤现行德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们必须走在德育课程改革的前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德育课教学经验和实践认为,应该做好更新理念,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创新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加强培训,壮大德育师资力量以及完善机制,探索德育新模式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缪建新 《班主任》2005,(4):12-15
中国基础教育在20世纪末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和猛烈的抨击,在这如潮的批评声中,道德教育首当其冲.不可否认,德育主导的消解,德育实践的乖违,德育主体的缺位导致了德育绩效的全面滑坡和低迷,加上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激荡,原有的德育观念与方法的老化和德育课程的陈旧愈加彰显,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迫使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作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学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学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学校德育对话不论是理念更新还是模式创新,都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而言的,是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对当前德育实践意义很大,因而也有其独具的特征和具体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樊学艺 《中国德育》2006,1(12):86-8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是德育课堂的核心。调查显示,当前德育课程缺乏实效,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不佳,学生对德育课和德育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德育课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够理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1.“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和“成人化、形式化、违心化”是人们对传统德育弊端的概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政治性、目的性、功利性太强,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走过场”、“照本宣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缺乏深入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想法需求缺乏了解,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形式缺乏精心设计,经常出现的是枯燥无味、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做无用功的现象,甚至带来学生的反感情绪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高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德育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德育理念.从"对话"和对话理论着手,探究高校德育对话理念提出的背景以及实施高校德育对话的积极意义,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丰富高校德育对话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让对话教学变成德育课堂上流动的亮丽风景?除要践履、优化"五大要素"外,德育教师还要"神乎其技",灵动、娴熟地施用"自主建构"、"适切反馈"、"意外生成"和"价值引领"等四大策略,充分地彰显其教育艺术。一、自主建构策略所谓"自主建构",是指学生借助对话教学平台,在教师引领下,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把尺度。同样,道德教育也应该以引导青少年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珍视人类的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开心快活的人为己任。然而,我国道德教育长期以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了德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设想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性本位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知识本位课程呈现出人性异化现象的扬弃,它试图重建课程概念,正确理解课程的功能,把课程同人的本体——一个无限丰富、不断生长和活动的生命联系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完善视为人的精神生命在课程实施中的拓展.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对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