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学习与教学首先都是独立的活动,学生与教师都是独立的实体。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所以,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教虽然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围绕着学而展开,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学作为一种外部条件必须与学习的内部条件相适配。虽然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更为优先与  相似文献   

2.
简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以教导学与促学,力求教学的外部条件与学习的内部条件相适配,为学生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或学习环境,可以走出一条内涵增长的教学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静态地传授给学生。与此不同,新课程观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及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赋予教以新的涵义:“为学习设计教学”,即“教学应努力将外部的教学事件与内部的学习条件联系起来,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组精心安排的外部活动,用心激发、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教不能代替学,教必须促进学,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堂课就能够实现的,它应是一个长期效应过程,而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是教(外部条件)与学(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所包含的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如果学生不予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教和学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活动。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建构知识。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阐释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内涵,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体,这两个方面各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互相代替,但又不能分离。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彼此影响、互为因果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在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是为学而存在的,应该为学服务,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认识活动,教师无法代替。  相似文献   

7.
曾倩倩 《地理教育》2013,(Z2):67-68
一、设计导学案,解读相关概念1.导学案的内涵和特点新课标理念之一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与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所谓备学为主,就是说,教不能代替学,教是为了调动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8.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以情境性的、结构不良问题为核心,以描述与定义问题为导向,构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模型,其问题对学习者的学习发挥导向、监控和评价功能。PBL模式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需分析外部情境条件、学习者内部条件和问题特征等因素,与传统教学相比,PBL尤其关注师生关系的定位,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综观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仍存在颇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少.这就导致学生学的兴趣低,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许多教学设计模式都可以看成是目标为本这一基本模式的延伸。教学设计的基本方略可以归结为如何处理好学习的结果与过程同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关系,实现有效教学途径在于遵循"分类教学"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保持学习结果与教学条件的适配。  相似文献   

11.
学习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和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在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以学为主的学法。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教育阶段,网络作为先进的学习资源媒体工具,不能只是教材的翻版,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加以控制。基于网络的资源还应承担起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功能。即关于媒体资源的研究要注重媒体对控制学习过程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因此,仅从资源的系统化、结构化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和学的需求,资源的建设还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与过程的结合。本文以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为切入点,融合8合1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开发注重个性化学习过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8合1教学设计策略的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教育阶段,网络作为先进的学习资源媒体工具,不能只是教材的翻版,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加以控制。基于网络的资源还应承担起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功能。即关于媒体资源的研究要注重媒体对控制学习过程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因此,仅从资源的系统化、结构化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和学的需求,资源的建设还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与过程的结合。本文以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为切入点,融合8合1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开发注重个性化学习过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中心问题是质量,而主宰教学质量的中心因素是什么呢?有人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列为三条:其一是教师教得好坏,其二是学生学得程度,其三是教材编得如何。并认为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教得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可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低、效果差,常常总是把责任推给“这批学生基础差、不肯学”或“这本教材编不好、很难教”等等,很少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虽然教材、学生的因素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教师自身的条件才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王芳芳 《考试周刊》2011,(92):140-140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每个教学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规律有教学内部规律和教学外部规律两大类;教学内部规律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间接性与教学效果的速效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教与学的辩征统一规律;教学外部规律主要是以教学为主与全面安排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辩征统一规律、适应社会需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征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学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要形成良好的动力体系,必须最充分地依托和发挥人的生命力量,必须找到和拥有教学的原动力,促使原动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学的原动力是儿童的学习天性,是儿童的学。这是因为学是先发的、本原的、自然的,是教育本体的因素,更是最活跃的、多变的目标性因素,是教的目的和归依;而发自外部的教,是后来的、可改变的,是居于助动力地位的。今天基础教育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教育内部动力不足、动力体系极不合理,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通过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以实现教育生产力的巨大解放。  相似文献   

19.
汪明 《中学物理》2012,(2):14-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自己也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坚称:"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强调教学只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体验,以促进学习者更主动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一种相对持久的经验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二是学习者外部行为表现。通常很难将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形式来呈现,而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又不能过于笼统。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内隐与外显相结合,即一般教学目标与特殊的行为表现相结合,形成统筹认知、情感与动作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