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书摊上买到一本《文学自由谈》,去年第五期。一位王先生撰文《二十二张脸谱》对该刊二十二位封面人物逐一点评,评到一位文学评论家时,说这位姓李的评论家评过好几位有名的作家,时有尖锐的批评。对此,有的作家就大度谦虚,而另一位未点名的作家,则视批评者若寇仇。这件事我好像从报上看到过,也有过感慨,感慨严肃的学理批评对于一位理论修养缺失的作家来说,回应批评的也只能是人身攻击,看来,还是李先生把这位作家看得重了一些。我这里是同意这位王先生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2.
要鲁迅也要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胡适,代表了中国当时知识分子的两种气质和立场。他们在不同路径上对中国形成重要影响。理解鲁迅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他与胡适放在历史的坐标系里,互为参照。同时,还原他们各自影响力的形成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读孙郁的《鲁迅与胡适》,确是让人兴奋不已。一篇《阿Q正传》,一篇《文学改良刍议》,竟颠覆了旧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秩序。鲁迅与胡适那一群人掀起的启蒙大潮,为“关在铁屋子里”的青年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打开了两扇窗户。“五四”运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她的精神仍然滋养着后来的学人。鲁迅他们留下的遗产是这样的丰富、别致而又沉重,在这份遗产面前,后来的继承者们或是局促不安,或是虔诚皈依,还有些人竟至一筹莫展了。确确实实地说,只有少数人才能认识到这份遗产的价值。孙郁大概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如他所说,“描写鲁迅与胡…  相似文献   

4.
一位在书店工作的年青朋友告诉我:鲁迅有如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书是“长销”书。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有虔诚的读者来选购;胡适的书近来出版了一些,但读者为毛毛雨,只是一些中年以上的学者;而周作人的书,最近几年忽然成了畅销书,像夏天的阵雨——他估计,过了这一阵势头大概会减弱的。这位朋友的介绍引起我不少回忆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拿来主义>,开篇谈及当时的"送去主义"时,说:"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1]云云.对于梅兰芳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即梅兰芳先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的具体原由,在鲁迅研究资料中均没有详尽的交代,从鲁迅研究的角度也许没有必要,但作为一则史实,从知人论世角度出发,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酒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游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  相似文献   

7.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他考取清华学堂第二批直接出洋的留美官费生。闻一多比胡适小8岁,当胡适191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时,他刚刚从清华学校中等科升入高等科。因此,说起来他们虽然是清华校友,但这种年龄上的差异把他们划成了两代人。胡适年纪稍长,可毕竟属于上一辈,在五四时代已成为先生,而闻一多在五四时代还是个青年学生。不过,闻一多对胡适并不陌生,因为胡适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而且其《尝试集》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共同的兴趣,缩短了两人的距离。1921年3月11日,闻一多在《清华周刊》发表过一篇题为《敬告落伍的诗家》的文章,极力反对学校的复古空气,把热衷于写古诗的人称作“落伍的诗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书评     
胡适(1891—1962)是中国的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学通古今,在治学中对各种图书不断研究评说,是一位十分出色的书评家。 胡适从清末开始,到1962年去世止,几十年间都连续不断评书。他最早的书评是16岁(1907年)时写的《胡近仁(奈何天居士吟草)序》。胡近仁是他的同乡,当时处境比较艰难,却比较达观。他写了一部抒怀的诗词集请胡适作序,胡适欣然命笔,对他的诗词集和为人做了很高的评价。胡适在清末(1908年)连续写了三篇颇有价值的书评。一  相似文献   

9.
李巧玲 《兰台世界》2007,(11X):57-58
本文论述了胡适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实践与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资金筹措、人才选用、藏书捐赠几个方面介绍了胡适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他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历史中贡献较大的一位名人学者。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月31日,胡适拿到了赴美签证。4月1日,胡适与长子胡祖望应邀到老乡胡洪开家(上海"胡开文笔墨庄"老板)吃饭。饭后,父子就此分手。胡祖望先去了台湾,随即去了泰国曼谷。胡适则准备起程前往美国。此后三天,胡适在上海将必须处理的事情作了处  相似文献   

12.
还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胡适即与他的朋友们就文学革命的问题展开了辩论。与此同时,胡适的同乡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在国內思想文化领域里树起了一面大旗。1915年年末,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两次写信给胡适,向他转达了陈独秀的约稿之意。此后,胡、陈之间有了书信往来。1916年8月,胡适写信把他的文学革命八项主张告诉给陈独秀。陈复信希望胡“切实作一改良文  相似文献   

13.
李巧玲 《兰台世界》2007,(22):57-58
本文论述了胡适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实践与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美国和台湾新发现了胡适的一大批书信、电报,受件人是美国姑娘韦莲丝小姐(MissEdithCliffordWilliams),从1913年他们在美国结识至1962年胡适逝世为止,交往达五十年,光胡适写给她的信函就达二百多通,超过了胡适任何一个朋友。由此,胡适与韦莲丝这一课题成为海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韦莲丝其人韦莲丝的生平事迹,今天已所知不多,但从她写给胡适及胡适写给她的大量书信中,依然能够勾勒出一个美国现代女性的风采。1885年,韦莲丝出身于纽约州结色佳市,父亲是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地质古生物学专家,母亲擅长社交,照韦…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近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大师,他热心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化,大力倡导发展图书馆事业,提出"杂货店的收书法",身体力行图书馆工作,积极投身目录学实践,大力推广四角号码法,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江冬秀都是安徽人,两家相距大概有四十多里。胡适定亲之后,就走出家乡,开始寻求接受新教育的生活方式。1910年,胡适有了出洋的机会,考取了留美官费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国外的生活使他大开眼界,他也以极高的热情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逐渐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胡适经常与家中通信,将他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母亲,让她老人家也分享他的喜悦。在他与母亲的通信中,经常提到江冬秀,他寄希望于未婚妻的,一是多读书识字,二是尽快放小脚,他还多方面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利于婚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1927年5月14日,北京的《现代评论》第五卷第一百二十七期刊登了一首诗。诗名为"素斐",诗中写道:"梦中见你的面,一忽儿就惊觉了。觉来终不忍开眼,明知梦境不会重到了。睁开眼来,双泪迸堕,一半想你,一半怪我。想你可怜,想我罪过。‘留这只鸡等爸爸来,爸爸今天要上山来了。’那天晚上我赶到时,你已死去两三回了。病院里,那天晚上,我刚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8-121
根据实地文献调查,参考相关资料,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为胡适学术研究所提供的文献支持,以及胡适对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捐赠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2 6年初 ,王云五撰写小册子《四角号码检字法》。胡适为之作序 ,文笔生动传神 ,序文的结尾部分尤为精彩。我以为王先生发明的法子确是最容易 ,最方便 ,应用最广的法子。依我看来 ,这个法子是可以普遍采用的。他的最大阻力是两大魔鬼 ,一个是守旧 ,一个是懒惰 ,守旧鬼说 :“仍旧贯 ,如之何 ?何必改作。”懒惰鬼说 :“这个法子很好 ,可惜学起来有点麻烦 ,谁耐烦费几分钟去学他呢 ?”为了便于初学者记熟 9种号码的笔划 ,胡适在序文中编写了一首歌诀 :“一横刀 ,二三竖 ,撇四 ,又撇五 ,点捺同是六 ,有叉变成七 ,左钩右钩八九毕。”从这首歌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