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利用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市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效率,结果显示:经济效率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的递减态势,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明:政府影响力在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东部和西部相对于中部更依赖于对外贸易依存度;城镇化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高于中东部;金融环境、单位能耗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间经济效率的影响效果均为负,抑制了经济效率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为了考察浙江省各城市的工业环境效率值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泰尔指数法对浙江省2010—2017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研究期内浙江省整体工业环境效率值处于中等水平,区域之间差距较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空间分布可以看出,环境效率值大致呈现浙北>浙南>浙中的局面,同时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浙江省工业环境效率地域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重庆直辖以来各年度的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重庆金融投入对于经济增长是DEA规模有效的。DEA模型分析揭示了金融调节经济结构、引导金融经济相互适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是否在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这在理论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以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对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既定的自然资源储量水平,以及资源价格扭曲的条件下,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创新投入产出模型,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呈现稳步提升、上下波动以及逐步下降三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创新效率进行M指数分解,发现除福建、海南以及青海以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效率指数均稳步增长,且诱发因素呈现区域化特点。通过建立创新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发现创新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挤出效应。结合M指数模型和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各地应该从优化创新要素结构、构建创新协作平台以及完善创新价值链等三个方面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对新疆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数理模型的购进与描述,首先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阐明了应用数理模型对新疆的人力资本、劳动力、城市化与GDP的相关性,随后概括出结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城市化与GDP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的增长能带来更多的GDP的产出。通过建模数据推导,以期能为未来政府制度政策的制定提供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测算的湖南省各市州的工业碳效率为基础,探究工业碳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各市州的工业碳效率普遍低下。2021年,长沙、湘西州两市工业碳效率值大于1,属于有效状态;与之对应,娄底的工业碳效率值最低,仅为0.203;其余各市州的碳效率值在0.2-0.7之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湖南省工业碳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属于效率滞后型且研究期内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总体来看,截止2021年,除娄底、邵阳、株洲和张家界处于失调状态外,其余城市均处在中等协调及以上层次。长沙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工业碳效率与经济增长达到了优质协调;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其中,邵阳市的耦合协调度最低,2021年仅为0.044。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民众福利的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借助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增长模型,运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工具深入地分析了当经济沿着最优动态路径增长时,宏观经济效率与人均资本的各种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多年的数据,全面地分析了各国在各个时期经济效率的具体表现,总体上得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效率远远低于美国.进而分析了造成中国经济效率偏低的原因,提出摆脱这种经济低效率状态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X效率理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效率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在本世纪70和8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个人的行为分析,对企业、家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由于X效率理论揭示了存在于企业内部的X低效率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对我国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长吉图经济总体增长情况;分别针对产业结构、投资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长吉图地区经济增长发展规律;利用DEA分析方法对长吉图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据包络法对中国各区域能源消费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并将环境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建立包含能源消费过程中环境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以下结论:在测评的中国25个省市中,有10个省市实现了能源效率效率综合有效性,在进一步的分解分析中,有20个省市实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性,有10个省市实现了规模效率有效性;在东部、中部、西部区域能源效率比较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效率较高,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效率变化最小,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效率波动较大;中国北部省市能源效率明显低于南部省市,可能与区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创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7):51-56
利用2005-2015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数据以及区域金融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还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脚步缓慢,导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金融服务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也较为落后,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导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的难题将是,如何改善区域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对农业经济约束效应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对农业产出、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三方面的制约。通过进一步的数理分析,对于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如下结论:要降低土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并以此减少农业对土地过多的依赖性是关键;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进步以及扩大资本投入是保持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南通市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外溢效应模型,得出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不均衡,致使地区经济增长所需人才储备缺口较大,严重影响未来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结论.此外,还提出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布局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资源转化,实施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传媒产业发展数据,考察了地区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当地传媒产业发展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从经济环境分析,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对当地传媒产业经营收入影响不显著,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当地传媒产业经营总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人文环境分析,传媒核心受众人数对当地传媒产业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媒介消费时长对当地传媒产业经营总收入呈负相关。说明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力主要来自于其核心受众的社会消费力1。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区域内的金融规模及金融效率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区域金融发展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地方经济增长会带动金融规模的扩大,对金融效率提高的效果比较缓慢。因此,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区域性资源节约与环境要素约束下农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导致传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要素依赖型经济增长停滞的根源在于资源耗损特征与存量有限、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禀赋不可流动、生态资源要素自我修复不可替代、知识资本与创新能力局限、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递减等瓶颈阻滞经济增长.得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相关比率、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中介效率、金融储蓄结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天津市的经济增长是金融相关比率的成因,而金融中介效率、金融储蓄结构及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天津市金融未来的发展重点应着眼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调整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考察广西1995-2012年期间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增长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动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和本土创新能力尚未形成互为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本土创新能力的Granger原因,而本土创新能力并不是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本土创新能力自身形成了良好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土创新能力起到了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的作用;经济增长为本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但冲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