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建安文学”与曾操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建安文学”及曹操诗歌繁荣发展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2.
从黄初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的第一次退潮;阮籍、嵇康否实现实而寻求超越,是建安激情的第二次退潮。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由梗概多气到篇体轻澹,是激情退潮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在唐代受到普遍推祟,并传播海外。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集中在“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唐诗创作也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建安文学慷慨磊落、使气命诗引起唐代诗人的共鸣,建安文学文本中那种厚重的生命力感,激发了同样慷慨豪迈的盛唐诗人的诗情。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继韩寒发动“坛是个什么坛”的骂战之后,郭敬明又因抄袭事件身陷舆论漩涡。  相似文献   

6.
建安时期形成了中国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作家集团--“邺下人集团”,形成了代表建安时期整体审美意向的“建安风骨”。其内容取向上的“刚健”与“端直”,构成了他们直面人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审美的情感意向上,集中体现为“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在 国学史上,完成了由“汉音”向“魏响”的转化过程,树立了“建安风骨”这面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汉末建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建安风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本文拟对建安时期的文学嬗变作一宏观考察,从建安文学创作主体,创作形式,创作风格,创作精神的角度分析建安文学的特点,试图再现建安文学发展的部分风貌。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由于这个流派产生在汉献帝时期,而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叫建安,所以文学史上便将这个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  相似文献   

9.
曹植聪慧、博学,极富文学才华,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谢灵运誉之为才高八斗。他也确实无愧为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其“词彩华茂:’的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七步诗》,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佳话。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活跃与文学意识的觉醒,品评文学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建安文人开始对建安文学进行分析和评论,出现了一些文学批评名作。在这些著述中,评论了文学的功用,评论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景象,指出了"文人相轻"的通病,首创文体论,以"文气"说分析建安文学成就与不足。这对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安诸子在归曹操之前,与文学相关的交际活动大略可考的有以下数端:一、博览典籍,求教问学;二、避乱离乡,仕宦他主;三、异地相逢,为师为友。这些活动对其文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开阔了建安诸子的视野,加深子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真挚的体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感兴之源;其三,使他们的文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李放,王凤达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教育理论界围绕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其中观点纷呈、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原因很多,但同没有理清高等教育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3.
木斋先生认为,建安时期盛行的清商乐,是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并不是汉代相和歌的延续;清商乐的流行,促进了五言诗体的成熟;建安时期兴盛起来的五言游宴诗和女性题材诗,都是二曹六子等人为新兴清商乐填写的歌词。通过考察建安时期的清商乐及其与五言诗创作的关系知道,建安时期的清商乐是汉代俗乐的直接沿用;当时盛行的清商乐的确对五言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绝不是体现在文体方面;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还是一种特权,并没有形成普遍创作乐府诗、如同后世文人依曲填词的情况。木斋先生的观点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4.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曾封陈王。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以诗为主,散文也颇为出色。曹植诗以五言为主,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最高成就。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评价为:“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益今古,卓尔不群。”极尽溢美之词。在建安和曹魏前期诗人中,钟嵘对曹植的评价可谓高矣。  相似文献   

15.
“甘当春蚕吐丝尽,愿作红烛照人寰”。这是铜陵有色公司建安小学校长夏长风同志的座右铭。35年来,他一直以此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在教育园地默默的耕坛着。  相似文献   

16.
建安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影响都是巨大的 ,而曹氏父子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从文学外部而且从内部深刻影响了建安文坛。  相似文献   

17.
建安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学品评之风第一个高峰期。它在建安十五年以后开始兴起,建安十九年后步入炽盛。其品评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  相似文献   

18.
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文学演变的关捩点。文人的文学观念亦呈现出新旧对峙的过渡性。旧的一派以荀彧、吴质等为代表,坚守汉代文人的儒学文学观念;新的一派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使文学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标识于文人的价值观念中,且为之增添了为立德、立功、立言而立言的崭新内涵。这两种新旧观念的并存,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晋太康坛已远离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内容空虚,刻意追求的华美,逐渐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而出身寒微的左思却继承了建安诗人的“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优秀传统,写出了一组组《咏史诗》,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理想,猛烈抨击了腐朽的社会。他的《咏史诗》成为现实主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建安赋序交代了赋作的多种创作方式,如同题共作、即席而作、受命而作、代言之作等,但更多的还是主观的创作冲动。赋序还体现了建安时期辞赋功用观念的转变,他们可以状物、叙事、抒情、明理,这种自觉的创作实践和审美意识的追求带来了建安文学的极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