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无线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教育技术学和远程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数字化学习,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学习方式已逐步被学习者所接受,但是,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建设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本文基于LTCS移动学习综合设计模型,即充分考虑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四个变量的基础上,给出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移动学习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解与定义为: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Dye等人对"任何设备"具体解释为"移动通信设备",比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等,而且这些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对移动教育的定义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一、移动学习简介M-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即移动学习,它是教育技术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指学习者在移动计算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必须基于目前较成熟的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环境,为教师与学习者提供双向交流的平台,把学习内容有效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是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而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将成为未来远程教育的一个新趋势。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的社会化、终身化。本文对移动学习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总体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6.
手持式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的深入,使得学习者利用手持式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成为可能。本文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实习环节,提出了基于手持式设备的服装销售学习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实习环节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服装销售知识,而且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是通过移动电话等移动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学科不该抵制新的学习方式,也不该完全抛弃课本和原有的学习方式,而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移动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以平板授课来优化教学平板授课能充分发挥跟踪  相似文献   

8.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终端以其具有的小巧便携性、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的零散碎片性、学习者个体学习的灵活自主性及互动交流的及时有效性等特点,为广大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移动设  相似文献   

9.
一项针对大学生移动学习情况调查显示:68.7%的手机是智能手机,虽然还有31.3%的学生手机不是智能手机,但是有93.9%的手机是可以上网的。移动学习概述近几年来,移动通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移动学习迅速的兴起。目前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很多种,研究者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比较广泛运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余胜泉教授给出的定义":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移动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移动学习设备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停留在较浅层面,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改善移动设备以及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可以实现深度学习,提高移动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冰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62-163
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移动终端设备为学习工具的新型学习形式,它着眼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活动,以打破学习的空间性。把移动学习的有效学习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影响移动学习中有效学习的因素,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应运而生,它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的做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为成人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移动学习技术开发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伟  朱东鸣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5-119,126
普适计算的思想体现的是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目标信息,移动学习恰恰是普适计算的产物,它实现了无缝连接,极大的丰富了远程学习支持的手段。移动学习大致有五种方式:移动式存储,基于SMS短信的方式,基于连接浏览的方式和J2ME方式以及基于特定手持设备的课堂反馈系统。文章分别对五种学习方式和技术实现给予了理论和实践的解释。我校的移动学习也在SMS平台,Pocket PC远程学习支持系统和WAP移动学习信息系统上做了开发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我校下一步的移动学习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4.
远程开放教育微型移动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微型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型移动学习使学习者进一步摆脱了传统网络学习方式的束缚,更能够契合当前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开放方教育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在网络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各种手持移动设备,通过合适的微型化学实验学习资源,“短、高、快”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研究,对线上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一、化学实验中微型移动学习情况分析1.对微型移动学习设备的认识程度学生接触的移动设备大多为手机和电脑,且大多数学生有用这些微型移动设备来查询学习内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终端设备也正在被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悄然而生.作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者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然而,尽管移动学习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学习效果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首先是技术上的限制,某些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不能流畅的完成,而且学习者在进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实现交互,这样会使学习者处于一种孤独和焦虑的状态,影响了学习效果.其次,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不够成熟,系统设计不能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因此,本课题分析了移动学习的特点优势及其理论基础和自动环境中的学习交互,并在此基础上,站在学习者角度建立了一个重在交互的系统框架,以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式协同学习.  相似文献   

17.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利用手持的、无线移动通讯设备(如手机、PDA)学习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在移动学习这一崭新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应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移动学习是在智能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交互性、情境性和辅助性的特点。文章探索了移动学习赋能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和路径,以实例阐述移动学习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移动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和词汇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