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使我们明白了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我想聪明的同学们从文中还会感悟到很多很多,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深入挖掘本文的内涵。谁来板书课题及上节课内容?  相似文献   

2.
吕璀璨 《考试周刊》2012,(43):14-14
鲁迅《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让《野草》充满了内在的张力。《野草》虽然篇幅有限,但恰恰显得其更博大,更深邃,更富于瑰丽的色彩,于短小中见精悍。而《我的失恋》更是一改鲁迅往日的严肃,以打油诗的方式戏谑地嘲讽了当时的一些无聊的失恋诗,鞭挞了青年空虚和负义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5-18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声音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作品。文章从对意象的分析入手,即感性上认识、理性上把握,考察抒情主人公“我”的态度,顾及作者思想情感四个方面,探寻《秋夜》深刻的意蕴,寻求解读《野草》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师:先说一个故事。话说三百年前.在法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里,住着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这个家庭很有钱,男主人是个暴发户,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女儿聪明孝顺。大家注意:如果我们现在不是在学习这篇小说,根据以上描述,你们会得出一种什么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的失恋》并非主要传达鲁迅对部分青年的失望,对一种消极现象的不满;也非讽刺"诗哲"徐志摩。鲁迅在该诗中运用的"猫头鹰"等"不常见的名词",在语义指趋上与"百蝶巾"等造成奇特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些"不常见的名词"有冷然、怪异、鬼灵、荒诞甚至于为世俗所讨厌憎恶这一共同特点。在四节诗中的每一节都反复出现的"从此翻脸不理我"等句式,在俏皮新异之下也具有一种"反讽式"的意趣。这都表明:鲁迅的审美理想发生了迁移和变化,一种与典雅、对称、和谐、中庸和崇高的古典审美理想迥异且具有现代特性的新的审美理想出现,昭示着在美学观念上从古典向现代的某种转换。这种新的审美原则在《野草》中已经作为一种主导倾向而存在着。《野草》的写作,起因于鲁迅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全面认识,是其思想处在大搏斗大分裂的冲突状态下,寻求一种新的大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艰难痛苦的关于自我的审视和寻找过程中,由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所构成的现实关系始终是鲁迅关注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现实关系在鲁迅此时的意识观念中又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形态,它与自我始终处在一个互为制约、互相冲突的关系中。《立论》并非对某些思想意识的批判,而是鲁迅对这一现实关系重新观察的产物,是鲁迅再次观照自我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试验和探索,在其中深蕴鲁迅悲苦沉厚的人生体味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吴卫东 《中国德育》2015,(23):75-78
【教学目标】《生命只有一次》是《品德与社会》(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通过本课学习,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只有一次,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并产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愿望。【教学重点】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因而格外宝贵。  相似文献   

9.
《我的失恋》并非主要传达鲁迅对部分青年的失望,对一种消极现象的不满;也非讽刺"诗哲"徐志摩。鲁迅在该诗中运用的"猫头鹰"等"不常见的名词",在语义指趋上与"百蝶巾"等造成奇特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些"不常见的名词"有冷然、怪异、鬼灵、荒诞甚至于为世俗所讨厌憎恶这一共同特点。在四节诗中的每一节都反复出现的"从此翻脸不理我"等句式,在俏皮新异之下也具有一种"反讽式"的意趣。这都表明:鲁迅的审美理想发生了迁移和变化,一种与典雅、对称、和谐、中庸和崇高的古典审美理想迥异且具有现代特性的新的审美理想出现,昭示着在美学观念上从古典向现代的某种转换。这种新的审美原则在《野草》中已经作为一种主导倾向而存在着。《野草》的写作,起因于鲁迅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全面认识,是其思想处在大搏斗大分裂的冲突状态下,寻求一种新的大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艰难痛苦的关于自我的审视和寻找过程中,由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所构成的现实关系始终是鲁迅关注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现实关系在鲁迅此时的意识观念中又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形态,它与自我始终处在一个互为制约、互相冲突的关系中。《立论》并非对某些思想意识的批判,而是鲁迅对这一现实关系重新观察的产物,是鲁迅再次观照自我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试验和探索,在其中深蕴鲁迅悲苦沉厚的人生体味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课前播放MTV《我爱你,塞北的霄》。 一、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音乐爱好者的心。洁白的飞雪令人遐思万千,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今天借你们班上一堂观摩课,我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师:高兴。(鼓掌) 师:(多媒体投影:余晖下的摆渡图)看到这幅图,我就想起一则古代寓言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兴奋,鼓掌)  相似文献   

12.
授课人:任爱玲 班级: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高0603班 时间:2006年12月11日上午9时10分至9时55分 班长:起立!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师:为什么?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们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15.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相似文献   

16.
17.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录(二课时) 一、不能不说鲁迅 师: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19.
(导课。师启发生大声发言。板书:二泉映月) 师:请读题目。生:(轻声地)二泉映月。师:再响亮一些。生:(大声地)二泉映月。师:《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生:是阿炳创作的。生:阿炳的原名是华彦钧。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