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一线记者常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坚持发独家新闻,可能会失去其他媒体的同行朋友;如果不发独家,可能会得不到所在媒体的认可.作为一名跑了3年城建新闻的记者,我想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如果上帝逼迫我在新闻与人之间必须做一取舍,我宁可不要新闻,哪怕这条新闻有翻天覆地的传播力量."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然而在王菲生子引发的媒体大战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记者的另外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河南媒体两名记者从新闻幕后走到前台,在全国各媒体上着实火了一把:一位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7月10日,郑州一名女童在黄河溺水被打捞上岸,在120急救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其他人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下,曹爱文中止采访开始对溺水儿童实施急救。虽然最终并没能救活孩子,但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另一位是《河南商报》记者白润岱,在自残重伤的杀人嫌犯郭宝尚住院救治而缺乏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为其送去2000元医疗费。两起新闻见诸媒体后,在赢得叫好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质疑媒体与记者作秀者有之,认为记者越位…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些媒体记者闻讯后,纷纷迅速赶往现场抢新闻,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职业使然嘛。孰料,省城一家颇有名气的媒体记者言语表情中对这起交通事故“没有死人”竟然流露出“失望”和“遗憾”,认为“车祸没有死人缺乏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国新闻媒体众多,为了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媒体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消息,搞独家新闻,拼花边报道,媒体大战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正当各路记者不断开拓领地,力求获得最新的消息时,身边的一片新闻沃土却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过去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深度再开掘--写"新闻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如今,新闻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多达上万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对新记者的培养越来越不重视,让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新记者去独当一面.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表面上看是给予新记者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实际上却在伤害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一些新闻报道出现失实,群众对部分媒体信任度降低。这和新闻从业者作风浮飘,尤其是缺少扎实的调查研究有关。新闻失实大多可以追溯到作风上的漏洞就宏观的思想层面而言,一些记者——追求报道数量,忽视新闻质量。媒体竞  相似文献   

9.
从一些采访实例考察记者的维权行为会发现,被警察扣留、绷又、报道一些特别事件的记者,以及所属媒体,多属于而胃的"市场化媒体".传统的非市场化媒体的记者,因为种种原因,一般较少面临这样的冲突.其实,因为市场竞争方式不同.市场化媒体和非市场化媒体记者不仅是采访方式有所区别,对新闻投人的热情也存在一定差别. 某全国性报纸一名年轻记者亲历过这样一件事.2007年9月,山东某煤矿发生溃水事故,181名工人被困井下,当地紧急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10.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随着中央媒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编力量不断充实和加强,对地方两会的报道也愈发重视.但由于媒体定位不同,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在会上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与角度也不同于省区市的上会记者,如何将地方新闻讲出全国味道,凸显其新闻价值,是中央媒体上会记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央驻冀媒体单位的记者,笔者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参加河北省两会报道,2013年跟随河北团参加全国人代会报道,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跟随河北省政协参加全国政协会报道,播发稿件百余篇,多篇稿件在河北省人大新闻奖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2.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也是媒体记者一直在坚守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兴起,"人人皆媒体".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很多不确定的新闻源,记者们在获得新闻源后,便会直奔现场,因为"新闻的力量在于用事实说话,媒体必须谨慎线上线下求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健翔大骂《南方周末》”事件,提醒我们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记者与消息来源应如何互动?二是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与消息来源的关系记者接触消息来源是为了获取新闻生产的素材,消息来源接触记者和媒体意在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获取公众注意力进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被称作"全媒体时代"、"全民记者时代",大众传媒和职业记者在流淌的新闻长河中跋涉的同时,自身也不时地爆出新闻,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近来一连串记者被通缉、被袭击、被辱骂、被殴打、被告上法庭等事件,只不过是一次比较集中的爆发. 媒体和记者构成"新闻元素",缘由多多,不可一概而论.不过,有一个缘由愈来愈突出起来,那就是舆论监督所引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媒体将记者分为条口记者和非条口记者,条口记者负责条块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报道;和条口记者相时应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和条口记者联系沟通.  相似文献   

16.
3月23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省档案馆副馆长解华波、省档案馆宣传处处长孙秀梅、省档案局档案事业发展处副处长于洋宁出席,介绍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成就及"十四五"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20余家中央驻陕媒体、省内主要媒体、香港驻陕媒体受邀参...  相似文献   

17.
跨媒体传播将是今后媒体发展的趋势,未来的记者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既能做报纸版面,又能制作电视新闻和广播新闻,同时又能做新闻网站……国内主要传媒集团已经开展此类探索.笔者作为这类合作的一个微小落地点,既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钱江晚报>经济新闻部记者,又受央视财经频道聘用成为其特约记者,近期一直在思考不同媒体的资源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扩大新闻资源的来源,不少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成立了热线新闻部。热线新闻部突破“口”的概念,依靠新闻热线,从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为了增加新闻线索,都市报热线近年来又推出酬金制,将信息的酬金加到百元以上,在北京等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甚至高达2000元。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媒体原创新闻中,跑口记者占到60%-70%,热线占到30%-40%。热线新闻部记者尚可依靠热线获取新闻线索,《齐鲁晚报》在2001年推出《今日济南》板块,进行社区新闻报道,这些社区记者,一没有“口”,二没有热线,更没有固定的新闻来源,但在3年多的实践中,《今日济南》的社区记者,却突破了对“口”和热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市民化是都市媒体实践"三贴近"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面向市民的都市媒体,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必须适应市民关注的不断变化.就时政新闻而言,进行什么样的深加工才能使其更加符合市民口味儿,是摆在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