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 《新闻记者》2003,(5):47-49
案例1.新报研讨会1999年春,法制日报有关领导提出,《中国律师报》老是赔钱,想改名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详见本刊第4期《中国律师报:风雨中走过六年》),算来算去,觉得《法制日报·今日周刊》最有接手的实力。当时,《今日周刊》由法制日报文艺部主办,它是一个有新闻特点又包含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周刊,每周六出8个版。大约是1999年9月7日,报社开了一个大会,报社主要领导都去参加了,会上让《法制日报·法律服务专刊》主任李玉伟、《中国律师报》总编室主任高秀峰和我发言,各自谈谈创办新报纸的想法。这个时候,司法部党组已经通过决定,新报纸定名…  相似文献   

2.
当前报业发展已从报纸经营进入了经营报纸的时期,这已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但如何经营报纸,选择什么方式和渠道来经营报纸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齐鲁晚报·都市女性》“齐婉热线”栏目,是一个以情感倾诉为主要内容的非新闻性栏目。这个栏目已经连续刊出三年。三年来,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固定读者群,可以说也形成了独有的影响。从新闻业务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论"无效信息"与"泡沫版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新闻知识》2002,(4):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报纸的版面越办越厚,电视的新闻类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是顺应这一需求的有力证明。在报纸一浪又一浪的扩版潮中,有些报纸的版面已多达七、八十个版。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许多报纸的“含金量”并没有随着版面的增多,而成正比的增加。不少读者反映,有些报纸厚厚的一摞,可翻来翻去,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常常三五分钟,就把几十个版看完了。放下报纸,也没有什么能记住的东西。长期以来,报人都把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为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报纸已经越办越厚了,报纸"厚度"从二十四版向五六十版的规模剧增,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不少新加入的报纸慨叹"起点太高"的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厚报现象"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5,(11):70-71
1833年,当时一位名叫本杰明·H·德埃的年轻发行人创办了一张名为《纽约太阳报》的报纸。当时报纸作为新生事物,售价仅有1美分。但是与19世纪同时期的绝大多数报纸不同,该报按照自己的发行量售卖自己的广告版面。当时多数的发行人仅将广告视为一项为读者服务的内容,该报却已经意识到将自己的读者售卖给广告客户的价值了。将近100年以后,在1913年,美国的报纸发行人和广告经理人联合创立了发行量稽查局(ABC)。负有设定衡量报纸的付费发行量的标准、并且精确地统计和公布发行量的重任,ABC最终发展成为了一家“一站式商店”:在这里,广告客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综合报道,加拿大当地时间2021年2月4日,包括《多伦多星报》《多伦多太阳报》《国家邮报》等在内的多家加拿大报纸发布了空白的头版,只在底部印了这样一句话——"想象一下这里没有新闻是什么样子".这是加拿大新闻媒体协会(NMC)发起的名为"消失的头条"运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渥太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场围绕新媒体规则和法规的辩论,让人们感受到如果没有强大的新闻业,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NMC是一个报纸行业协会,加拿大800多家报纸是其会员.  相似文献   

8.
去年的新闻纸涨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让报媒不同程度地出现厂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态势疲软的现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市场化的都市报,特别是处于都市报第二集团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刘远 《当代传播》2002,(6):39-39
报纸竞争日趋激烈,版面变化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变,目的无非是为了让版面好看,让读者拿起报纸就想看、看得津津有味。 版面好看与否,版式的设计至关重要。版式是报纸的一张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它决定着读者对这张报纸是否有阅读欲。近几年来,各种报纸都在版面设计上狠下功夫,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报纸发展的这种追求美观、追求个性的大趋势,与时代潮流的发展和生活时尚的变迁是一致的。从报纸的历史发展来看,版式的革新,除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外,主要是一种观念的革新。从报纸诞生至今,举凡版式的每一次革新,都与新闻观的突破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版式实际是报纸内在定位的一种外在延伸,体现一张报纸的整体风貌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1):12-13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报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在过去的时光里,中国报业无论从规模、形态还是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规模上看,报纸数量从1978年的186份增长到2200余份,广告收入更是从零发展到目前的230亿元以上,报纸发行销售收入也突破250亿元(2004年数据);从形态上看,报纸从当时基本上清一色的4个版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现在党报为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因为没有迹象表明在线广告的收入将足以支撑报纸的运营,也许报纸应当大幅提高在线内容的收费,或者完全不再让报纸的内容上网,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印刷版报纸上。  相似文献   

12.
苏文 《青年记者》2004,(7):28-28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看的。让读参与办报,是实现报纸和读之间的互动、进行有效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举措。在近年的实践中,《莱芜日报》实行让读参与办报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使报纸的信息做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一份1605年印刷的请求书最近被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刷博物馆之一——德国古腾堡印刷博物馆发现,这份馆藏的珍稀文物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在1605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个结论比目前有关著作中关于最早报纸的时间至少提前了4年。  相似文献   

14.
自大学毕业以来,笔者一直从事报纸采编工作,至今已有七年多时间.七年的工作实践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做好编辑工作要有读者意识、策划意识、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倘若10年前让我们来解释“读者”这个名词,对于报纸而言,最直接、最大众化的说法,大抵就是“阅读报纸的人”。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如果仅仅用“阅读报纸的人”来定位报纸读都显然是不准确的。 不妨先跳开报纸说事。自从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开了个《实话实说》的头之后,一时间,让观众直接参与的、现场直播式的节目风起云涌;如《朋友》《对话》《聊天》等节目的现场除主持人、嘉宾之外 当然离不开要说话、想参与的观众,更不用说时新日异的互联网上的“聊天”贴“帖子”了。 在新媒体互动式专题的策动下,报纸的读者对于社会现象、社会…  相似文献   

17.
如今,报纸越变越厚,是不争的事实。与厚报时代相呼应的是,“新闻立报”颇为流行,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报纸副刊日益变薄,有的报社已经取消了副刊部,有的虽有副刊版,也挡不住日渐式微的趋势。但是在“报纸减副”的喧嚣声中,《淄博晚报》却逆势而为,不仅继续发扬传统的副刊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的复旦大学到北京的中国社科院,我读了七年的新闻专业,毕业后我选择<中华工商时报>作为我的起点,既有我在校期间已经决定的经济新闻取向因素又有参与新型报纸的实践冲动.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内部,还是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国际新闻的报道都日益重要。目前中国的报纸大约有2200多种,其中有七分之一已经上网,没有上网的也在积极做着准备。在网络对报纸渗透的过程中,网络依靠自身的即时性平台优势,将麦克鲁汉的“地球村”展现在  相似文献   

20.
蒙国锐 《新闻世界》2012,(9):111-1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受众群的变化,都市报的读者日益减少,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报纸的销量和广告商的兴趣,关系报纸的存亡。目前,都市报急需通过改革,让报纸更时尚、易读,吸引年轻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