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例]《田忌赛马》师 :第二次赛马时 ,齐威王见田忌胜了第二场 ,“有点心慌了。”第三场田忌又胜了 ,“齐威王目瞪口呆了。”而第一场田忌输了 ,但课文中没有告诉我们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和心理 ,你能帮忙设想一下吗?生 :齐威王一定很得意。生 :不 ,齐威王应该更加洋洋得意。生 :他又会嘲笑田忌一番。生 :我觉得齐威王应该很骄傲 ,瞧都不瞧田忌一眼。他也许会趾高气扬地说 :“田忌 ,还是趁早乖乖认输吧!”[评析]课文有不少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像、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这需要教师深钻教材 ,敏锐地发现。本课第二次赛马第一场胜后 ,文中没有点出…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听了《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颇有感触,觉得教者较好地处理了语言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关系。一、揭题,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板书课题,了解田忌和谁赛马,教者简要介绍了田忌和齐威王,问:“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你们想,谁会赢呢?为什么?”立刻有学生举手,教者示意先放下,要求将语言在心中组织好,说时要通顺连贯。学生自由默念后,各抒己见,回答颇为有趣,有的认为齐威王必胜,理由:①齐威王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的大将,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马强;②即使田忌的马强,他也不敢赢齐威王,因为古时候,谁也不敢超过国王。有的认为田…  相似文献   

3.
【教例】人教版第十册《田忌赛马》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孙膑很了不起,他能帮助田忌赢了齐威王。生:我觉得孙膑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生:我觉得孙膑是个观察细心、爱动脑筋的人。生A:我觉得孙膑并不是大家所说的那样完美,他能帮助田忌取胜,也是侥幸而已。(下面学生哗然,并纷纷举手。)师:怎么,还有同学反对?(学生点头说“是”。)我想有同学这么讲肯定有他的道理。既然你们各执一词,不妨请你们双方辩驳一番如何?生:孙膑帮助田忌取胜,是十拿九稳的。因为它通过仔…  相似文献   

4.
王金华 《河北教育》2005,(21):35-36
例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有的同学就打破课文中的条条框框,提出了齐威王在第二次赛马中再次获胜的多种理由。其一,齐威王首场获胜后少一些得意,多想一下田忌要求再赛一次是否有什么计谋;其二,制定重赛的规则,必须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其三,孙膑给田忌出的主意反过来被齐威王所采用,最后的结果也是齐威王胜,因为齐威王的马实力强。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田忌赛马战国时候有个齐国,齐国有个齐威王,齐威王手下有个大臣田忌。齐威王很喜欢赛马,经常和田忌比赛。比赛结果每次都一样,齐威王获胜,田忌失败。齐威王很是得意。有一天,田忌竟然请国王同他赛马,齐威王当然同意。没有想到比赛结果出人意料,田忌获胜,国王失败。原来,齐威王有上、中、下三匹马,田忌也有上、中、下三匹马。每次比赛,都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每次都是国王以3:0获胜!田忌新得一位谋士,名叫孙膑。孙膑知道了此事授给田忌一计,让田忌的下马对国王的上马,上马对付中马,中马对付下马,结果田忌2:1获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美好情操,讲求人性美,彼此互相尊重,而语文教材更应给孩子提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素材。但近期听过的语文课《田忌赛马》却引人深思。《田忌赛马》写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参加比赛,比赛按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威王的,所以,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这时,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可想而知,由于第一…  相似文献   

7.
《田忌赛马》的课后练习中编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个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这个练习既是编者的精心安排,也是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处。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三个对课文中心有较大作用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分析,第一个句子“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  相似文献   

8.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组阅读课文《田忌赛马》,选自《幼儿寓言百篇》.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事.田忌喜欢赛马,有一次和齐威王比赛,他们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的对上等,中等的对中等,下等的对下等,结果田忌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好朋友孙膑的帮助下,还用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结果反败为胜.学习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划分段落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领会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从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  相似文献   

9.
《田忌赛马》这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情况:第一次田忌失败了,第二次在孙膑的指点下转败为胜。究竟是怎样转败为胜的?为什么能转败为胜?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带“也”字的句子理出明暗线,具体分析,遵路识真,把握内容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齐国大将田忌尤喜赛马,有一回,他与齐威王约定比赛,并设重金赌注。两人都将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但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向田忌献计,让田忌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其下等马,最终,田忌瞄三局两胜而赢了齐威王。这便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蕴含了扬长避短、灵活应变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是博弈论丰富内涵的最好体现。在这场博弈中,孙膑凭借其细微的观察与出色的谋略,赢得了这场比赛,而变换出马顺序正是博弈论原理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再让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一旦齐威王得知了田忌的花招后,便会在之后的比赛中也更改出马的次序,于是田忌的出马次序也会随之改变,那么怎样安排双方的出马次序才是最合理的呢?这正是博弈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哲学茶座与你相约,本期关注——博弈论。  相似文献   

11.
奥运马术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早在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个叫田忌的大将很喜欢赛马,有一次他和齐威王赛马,约定各自用上、中、下等马分别互相较量,可是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差多了,所以他输得很惨,垂头丧气的。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孙膑想出了一条妙计,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大家一定猜到了,三局两胜,田忌终于扭转了败局!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着中国最早的马术比赛了!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2007,(4):12-13,51
[专题简析]“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输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点拨下,让自己的次等马、  相似文献   

13.
古代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开初,田忌都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又转败为胜,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经过改编选入了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4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两次赛马的情况。第一次赛马写得较简略。主要叙述了田忌在赛马场上的对策: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比赛的结果,田忌皆告失败。第二次赛马写得很详细。首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五组的《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在比赛中赢了齐威王的故事。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其实孙膑的原名并不叫“膑”, 只因为他受过膑刑(古代一种酷刑,剜掉人的膝盖骨),世人才这么称呼他的。那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酷刑呢?这与他的同学庞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是胜负不同的原因,而“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则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得以转败为胜的关键因素,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扑克牌游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6.
齐威王与田忌的第二次赛马结束后,田忌在赛场内四处寻找孙膑,却哪里还见得着孙膑的人影?田忌走出赛场,见孙膑正站在路旁的一棵树下向自己招手。田忌上前紧紧握住孙膑的手,说:“孙兄弟,你真是足智多谋啊!我算是服  相似文献   

17.
相传,齐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邀齐威王进行比赛,结果,连输三局,齐国军事家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的全过程,他认定,如果再赛,田忌完全可以取胜,于是,他调整了田忌三匹马的出场顺序: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三赛二胜,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 ,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 ,去获取知识 ,成为一个‘发现者’ ,以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我们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利用新知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巧设“障碍” ,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困惑 ,从而促使他们去发现。例如《田忌赛马》一课 ,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文中讲道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三场比赛下来 ,田忌都失败了。而第二次比赛结果 ,田忌却胜了两场 ,赢了齐威王…  相似文献   

19.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疑惑地…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 ,根据观察分析 ,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 ,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为了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而胜负不同的原因 ,同时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我采用扑克游戏法来教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巧设游戏 ,激发兴趣1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知道了第一次怎么赛的情况后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这次赛马 ,田忌为什么输了 ?同时补充介绍 :战国时期 ,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各人根据自己马的奔跑速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