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英文导游词。实践证明,顺应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导游词的英译。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导游词英译属于跨文化交际,导游词源语和目的语处于不同的语境当中,译者要准确把握源语和目的语的语境,了解受众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差异,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实现译文意义准确、语言得体、功能等效,从而推动旅游活动顺利展开,传播中国文化精髓,让游客游有所获,并产生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以及动态顺应对翻译的解释力。因此,翻译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顺应论已经普遍被翻译界接受,运用顺应论探讨各种翻译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是涉及文学翻译的文章相对较少。论文运用顺应论,结合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探讨文学翻译的问题,主要讨论在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顺应论来解决语言、风格、文化三个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语言学习者开辟了新视角,开拓了新思路,也为语言研究构建了一个的新框架。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讨论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顺应因素的基础上,总结顺应理论对语言学习者的三点启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自己的顺应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了解世界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语用学发展迅速,其中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不仅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关系两个方面探讨顺应理论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7.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基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用交际需要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翻译事实上也是一个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它牵涉更多的变量。因此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广泛宣传性决定其英译本对翻译爱好者和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党政工作报告的翻译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扩展对翻译的理解,另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政治意义.从语体顺应、语言建构成分顺应和语境顺应三个方面说明了顺应论在党政工作报告英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有 《黑河学院学报》2022,(2):129-130+151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而言,科普英语需要具备客观科学、通俗易懂、表达灵活等特点,作为译者应当更多地遵循语用顺应理论的原则——动态顺应,从语言结构和语境两方面寻求科普英语的完美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性和灵活性,确保科普英语翻译能够在深层结构,以及表意风格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汉语语言习惯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顺应论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高级英语教学的探讨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鉴于高级英语教学也是一种语用现象,因此,在语言学理论下研究高英教学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拟用顺应理论对高英教学进行分析,意在为教师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顺应理论认为语用学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综观,强调选择这一过程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多样性、可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在顺应理论的观照下,词这一文学体裁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阐释。顺应理论在阐释词的各种语言现象时有很大的灵活性,该理论还能对词作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与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的称谓语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做出的动态顺应,阐述了翻译过程也是译者语言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武洁  王玉峰  张晟 《学周刊C版》2014,(6):228-229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的称谓语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做出的动态顺应,阐述了翻译过程也是译者语言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沉默的顺应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语篇中的沉默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交际者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对语言作出的选择对于语境关系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自我”的意识突显性,指出顺应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沉默去理解话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5.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往往反映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中的称谓语顺应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不同的语境因素,体现场合的正式程度,时空的转换,说话者的情感和性格等。对小说中称谓语的研究有助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和杨澜访谈为语料,来说明访谈中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之间的语境关系顺应。其实当使用语言时,无论是在交际者,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还是语言语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顺应现象产生。因此,一旦语言被使用,顺应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论观下的顺应论的动态性认为,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时间顺应、语境的顺应和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以该理论对《李尔王》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标准应谊被不断地重新阐释以顺应不同时间、不同语境和不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秀 《华章》2011,(15)
本文试从顺应论的角度,就物理世界,交际世界及心理世界三个层面对<登幽州台歌>英译进行语境顺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Vershueren认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语言选择有很多特点并且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因此无论英语习得及教学都要不可避免的遵循这些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