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编辑工作角度,探讨了学报编辑与编辑主体意识的作用。在学报编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编辑主体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编辑在学报出版的全过程中,其主体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而,编辑应具备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的质量,学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编辑主体是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是编辑对象-稿,编辑过程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轨迹,编辑主体是指编辑过程中编辑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组稿是从期刊到作,再由作到期刊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组稿过程中发挥编辑主体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主体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编辑作为编辑主体,应当具有主体意识,应当意识到自己作为编辑主体的存在和作用,作为编辑主体应尽的职责,作为编辑主体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基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9.
黄慧 《黑河教育》2010,(8):63-63
编辑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在出版物编辑出版过程中应恪守的道德,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普遍要求,又具有编辑职业的特征。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编辑职业道德,接着分析了外部环境对编辑人员思想的巨大影响,以及现阶段编辑职业道德新的要求,最后研究了科学规范,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11.
论叶至善的编辑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至善认为编辑工作是传承化的教师。少儿读物的编辑过程中始终遵守“少儿本位”的编辑原则。编辑科普读物要以传播知识为己任,并能使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读从中受益。叶至善先生认识到了编辑主体在出版环节中的价值和作用,他的编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12.
编辑现代化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本质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编辑主体的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作为一名现代化的编辑,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编辑理念,即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超前意识、经营意识等现代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与技术。  相似文献   

13.
编辑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编辑能力的各种要素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指出编辑主体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特性是形成编辑能力的自然前提;编辑主体的知识和技能是转化为编辑能力的必要条件;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是形成编辑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编辑观念主要包括主体能动性观念,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这三个观念相辅相成,构成编辑观念的有机整体,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是编辑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内在依据,编辑的主体能动性观念又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思想基础,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确立编辑的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的活动即编辑主体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活动,因此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其文化功能通常体现为传递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审美娱乐功能。而这些文化功能要通过受众的道德判断、审美判断、认知判断后具体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社会文化建构的把关人和守门员,在社会文化建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编辑主体必须在其稿件的审理过程中实施宏观控制,即政治导向控制、价值倾向控制和学术质量控制。为此,编辑主体必须努力做到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对社会文化的宏观把握与控制;加强哲学修养,提高理论思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编辑主体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和优化,加强编辑选择过程中的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主体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编辑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编辑作为能动的主体在其中的作用愈益重要,面对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编辑不再是作者作品的被动审理者,而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自觉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在期刊编辑活动中,编辑的主体物征主要表现在:适时调整办刊宗旨,认真策划选题,积极物色作者,组织高水平的稿件,努力审读、修改文稿,仔细加工润色,规范出版。  相似文献   

19.
编辑伦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编辑伦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大家重点研究了编辑伦理的概念、规范、编辑道德滑坡的现象、原因及提高编辑伦理道德素质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就编辑伦理的功能、编辑伦理的历史特征等范畴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但也应当看到,较之医学伦理道德等其他职业道德的研究,编辑伦理学的研究仅仅才处于起步阶段,众多的编辑伦理学范畴在研究方面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同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