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一词源于《易经·贲卦》中译释贲卦卦辞的一则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人道、人事,而"天文"指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现代人  相似文献   

2.
3.
一、人文性概念的诠释 "人文"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 "旧指诗书礼乐等." 《易·贲》中写到: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人文性主要是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桂美 《教书育人》2004,(10):19-20
如果说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回到实践,为实践提供思想指导,那么许多教育理论研究或许永远都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相反,他们往往面临这样的尴尬:自己皓首穷经、绞尽脑汁,千辛万苦才得出来的理论成果却无人问津;有的即使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却未必为工作在一线的实践所用。这里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其中之一便是传统的科研方法带有先天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然而,据我观察,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实现人文性在有些课堂却成了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7.
8.
谢玉妹 《考试周刊》2009,(24):198-199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理应成为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迅速,模仿能力极强。小学教材的道德与法治在知识的结构上比较具体和详尽地安排了在小学阶段该掌握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所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加以巩固和运用。树立适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把课本知识回归到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将教学与人文价值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价值的意义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新的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层面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然而,据我观察,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实现人文性在有些课堂却成了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课堂要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记采访了《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名誉站长、特约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教授讲学团成员张昊光教授。  相似文献   

17.
洪黎 《山东教育科研》2014,(7):F0004-F0004
教育,究其本质是对人的教育。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却往往忽视了“育人”的责任,在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放弃了对“人”的教育。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其意义也不复存在。当今教育,重理轻文,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极为突出。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消解了教育的人文属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崭新命题。  相似文献   

18.
叶柱  王霞菲 《云南教育》2004,(16):29-31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有这样一段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20.
《养蚕》、《种凤仙花》等照料单元是传统《自然》教材和不同版本小学《科学》教材共有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采用简单讲解的方式以求让学生知晓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这类活动的教育价值。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科学的完整内涵出发,重新定位了该类活动的教育意蕴,并分析了其教育意蕴存在的根据,以及教师如何充分挖掘该类活动的教育意蕴,以期能让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更充分的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