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1954年至1955年发生的台湾海峡危机,则是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发生的一次严重对抗。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公开的文献资料,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柏林危机之前,美国支持联邦德国在统一问题上的立场。随着危机的爆发,美英法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受到严重威胁,这客观上要求美国在坚持对德国统一的承诺和维护西柏林利益之间作出选择。为维护西方在西柏林的利益,美国调整了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第二次柏林危机促成了美国对德国统一立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利益集团在外交决策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与台湾利益有关的集团也通过各种活动对美对台政策施加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其“变”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三条“不变”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些不变的规律,中国必须围绕自身国家利益制定对台工作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借助于“大两岸”(中国—美国)关系推动“小两岸”(大陆—台湾)关系的发展,要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加大两岸经贸整合,最终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亚洲冷战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次危机中.苏联决策是相当谨慎和克制的。它的危机决策是:既努力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又必须顾及中苏同盟的存在,给予中国以政治支持。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不仅反映了核时代美苏对抗的实质.同时也凸显出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内在紧张。就结局而言,一方面.此次危机强化了赫鲁晓夫对一苏联难以真正驾驭中国的认知,昔日的中苏兄弟关系已经蜕变为蕴藏着危机的“脆弱的同盟”: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更加坚信苏美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12月20日蒋介石撤离大陆,在这短短二十二年时光中,对台政策起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始终没有脱离“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之要旨。  相似文献   

8.
论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在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其限度,阐明目前国际形势下台海因“两国论”危机再度趋向紧张,既是冷战后大国关系演变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美国调整对台政策,不断提升对台实质关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40~5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鲜战争为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经历了从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到公开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从“不介入”台湾问题到武力侵占中国台湾海峡的两大变动。这两大变动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台湾是否纳入美国的亚洲战略轨道 ,是否与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利。美国的利益需求才是美国对台政策变动与稳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因为它不但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而且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性质。从冷战时期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对台的政策从单一的阶段性特征走向复杂的两面性特征,其目标走向是日益清晰化。通过对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台的政策受美国对华战略意图的影响,"双轨"政策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而且也是将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1.
肯尼迪政府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导政策是与苏联进行谈判。肯尼迪总统在这一政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保证这一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肯尼迪政府对柏林危机的政策,受到肯尼迪总统个人对冷战、欧洲局势、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的独特认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联挑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政策。美国的应对政策非常灵活,根据危机的发展情况、苏联的行动、盟国的立场随时做出修正,有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过程。美国的政策也是多元的,是美国国内及西方各种政治力量内部相互妥协的产物。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政治领袖关于柏林危机政策的讨论及其实施,分析肯尼迪政府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谈判政策,以及美国政府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导政策及其根源,揭示美国政治领袖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对美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台湾对美国保护承诺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在竭力维持与美国现存关系的同时,台湾开始积极为自身的政治命运寻求出路,而发展独立核武器能力则成为其诸多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和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的联盟关系在美国和英国的双边关系中的突出反映,集中表现在双方在涉及重大国际事件的危机和非危机的情况下对对方外交决策的制约、作用和影响。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体现了冷战时期联盟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果和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美国主要盟国的英国在危机中的反应,一方面充分说明了盟国在制约危机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更为突出地反映出联盟作用的有限性和潜在的危险性。美英在危机过程中的矛盾和分歧仅仅在于如何判断和处理沿海岛屿的地位,并不是两国对整个东亚地区国际关系认识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6.
艾奇逊任国务卿期间,在台湾问题上施加了一定影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决策人,但其影响力前后差距甚大,从中明显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也要加强对日舆论宣传和文化交流,尤其要加强对日本青少年的引导,同时大力发展对日经贸关系,努力以经济利益来制约日台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首先。以民为本已经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譬如,江丙坤大陆之行与中共达成的“十二点共识”,其中的每一条都反映了台湾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