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彩云 《现代教学》2009,(7):141-141
[案例] 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全体高一新生召开校会,请县里专家来作“校园安全”专题知识讲座。在校会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只有她在座位上不停地玩手机,而且还偶尔与旁边的同学一起发出细微的笑声。我坐在学生的后面,几次通过其他学生提醒她,请她注意会场纪律,不要玩手机。当我再一次扭过头去看她时,我非常失望,她的行为已经越发过分了。  相似文献   

2.
宋亮 《教育》2010,(12):32-33
2010年9月4日,新疆克拉玛依第三中学校长孙延宾接到了在乌鲁木齐做教师的妹妹打来的电话,她所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她建议孙校长也组织学生看一看。“谢谢啊!……我知道了,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在组织观看呢!我已经组织学生看了。”放下电话,孙校长就后悔了,他意识到,刚刚用自以为是的语气说了很多妹妹不愉快的话。“我就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只说‘谢谢啊!’是多美好的事情啊,她为哥哥和哥哥的学校出力多么开心。”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教师的财富。这个话题是几个学生来学校看我时提出的。他们问我,老师,我们班考上学的同学有回来看您的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是的,没有。或许他们忙,我善意地想。学生们走后,办公室里的一位教师大发感慨。他说问大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你的学生毕业了,离开了你的学校,日后回学校看老师次数最多的是哪些学生?再请比较一下,是哪些学生待你最客气、最热情?我们心里都清楚,是当初被你严肃批评、处理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的工作使我有机会走进很多学校。在交流中,管理干部谈到教师专业成长时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倡导教师读书,而且,不少学校的确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教师买书后读完可让学校报销开展写读后感、同读一本书活动等。可是,当我到图书馆调查,看了教师的借阅情况登记表,发现大多以教辅、教参资料为主。从问卷情况看,老师们认为自己读书时间少,没读多少书。从访谈情况看,老师们坦言自己读的书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我一度固执地认为,学校管理只要靠着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足够了,然而接二连三的几件不经意的事情,给了我莫大的启发,让我明白:要管好一所学校,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靠管理者真挚的爱心,管理者要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看教育,要换个视角看学校!换言之,就是要蹲下身子,用教师和学生的目光、思维、需要去审视管理,要找到打开教师和学生心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2007,(7):58-58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学校组织书画现场比赛。临行前,我发现一个学生没带铅笔盒,我急忙走过去想要提醒她。可是一旁的美术老师见了,拉住我并对我摇了摇手,然后走到她身边轻轻地问:“都带好了吗?再检查一下吧!”学生笑着说:“都好了,老师。我已经检查过了。”“真的?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又看了一遍,可是南于心情比较激动,显然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四年十月,张店公社党委决定在杨湖办一所农业中学,要我担任校长。我去看了看,真有些发愁。学校当时只有七间破漏不堪的茅草房,九十亩兔子不拉屎的荒湖地,两个教师,二十七名学生,加上工友一共三十三人,但住的、吃的、办学经费等等都没有着落,再说我只念过三、四年书,怎能挑起这副担子  相似文献   

9.
覃红 《贵州教育》2011,(16):4-7
2002年,由于组织的信任和关怀,我走上了解放桥小学校长的管理岗位。学校当年共有950名学生,55名教师。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我决心大干一场。于是,我把爱、精力和真诚献给了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制度化管理,期望开创学校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半年来,无数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勤工俭学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精神面貌和身体健康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可是,吴文礼同志却不从事实出发,一味的抹煞这些成绩,并进而批评我们学校在搞勤工俭学以来,是这不象、那不是了。我想,事实还是事实,真理毕竟是真理。事实和真理是客观存在,是歪曲不了颠破不了的。1月17日我参加清江县黄岗乡校际评比竞赛检查组的检查工作,到白湖的狮峰小学走了一趟。这个学校是在1958年下半年才有高级班的,现有学生379人,教师11人。看了这个平常的学校,却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我走到学校大门时,特别诱人注目的就是墙壁都贴着琳瑯满目、绚丽灿烂的诗篇。当时我很兴奋、但又甚为不解,兴奋的是学校成了诗坛,不解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12.
一件旧棉衣     
在班里,最令我头疼,也最令我讨厌的就是调皮的杨江。深秋的一天,学校包场看电影。因我要组织学生,妻便一个人提前去了电影院。不料临出发时下起了冷雨,方才晴好的天气骤然寒  相似文献   

13.
安全问题在高中学校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维持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塑造优良的教育人才氛围,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大家都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学校其实就是寄宿学生的港湾。学生在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学校一定要给学生塑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氛围。文章根据高中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几年来,在党团组织的关怀帮助下,我自觉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一点成绩。我在学校上学时,比较注意学习文化。参加工作后,由学生变成教师,还要不要继续学习呢?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一段话对自己启发很大:“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作好先生,首先要作好学生。”我想:每一个人民教师都应当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自己的知识底子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是看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尤其是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人数。高考录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备受社会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对学校的声誉影响较大。因此,高中学校几乎都在抓尖子生培养,我校也组建了培优班。高三尖子生班辅导的学生都是学校各班优秀的学生,学校组织最好的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或辅导。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学生不愿上辅导课。开始,我非  相似文献   

16.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有的学校甚至因噎废食,废除一切有安全隐患的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只要学生安全回家就行。试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知道安全重要,却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安全;在学校里是安全了,可这能保证他们将来的人生安全吗?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不是走进了一个误区?怎样进行安全教育才是有效的?我们这一期的作者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或许,能够让大家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衡量一个学生、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个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看教师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率大小;另一个是看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是否得到较均衡的发展,看教师或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而正确。前一个标准是只从文化知识出发,从分数和升学率出发,这是智育第一的片面观点;后者则是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出发,从教育方针和教育任务出发,这是兼顾德、智、体三方面而以德育挂帅的全面观点。目前,这两种观点正在开展一场猛烈的争夺战,其实质是无产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根据我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每学年学校都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面、公平、公正、细致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学校、学生、家长、同事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从评价的结果和效果看,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别看我小,但也当过教练呢!猜猜我是给谁当教练?猜不着,我告诉你吧,是给当教师的妈妈当教练的,够厉害吧!我们学校的校长要求每位老师在间操时都得和我们学生一起做广播操,这下可苦了那些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管理学校角度出发,阐述了我们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一是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二是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