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昕  赵凯  吴薇薇  管颖智  韩云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115-116,120
当部分高校宣布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规定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大学生恋爱再次受到普遍关注。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与正确恋爱观是否已经形成等问题,我们利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与学习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我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分析表明: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于是否涉足爱河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政策规定,大学生在校即可登记结婚。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现象会激增,大学生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并没有在大学结婚的打算,会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大学生结婚持肯定态度,甚至有结婚的冲动。  相似文献   

3.
魏雪 《考试周刊》2009,(51):204-206
本文通过自编《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对长春市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结果53.5%的大学生正处于恋爱中或以前有过恋爱经历,60%的学生在恋爱中追求天长地久,但只有不到50%的学生打算与大学时代的恋人结婚。不论男女,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家庭和事业同等重要,而且不维系没有爱情的婚姻,对性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对在校结婚学生基本持否定态度,并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婚姻观较为积极乐观,性观念逐步开放,要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性观念,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性观念,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对在校大学生结婚"开禁"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是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权的法律认可,但同时在校大学生结婚存在诸多弊端,高校、社会、家庭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智地使用自己手中的结婚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而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结婚离婚的案例,在校大学生的结婚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高校究竟该如何对待大学生的婚恋问题?又该如何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6.
成都某大学一大四在校女生在校园举行婚礼,遭遇媒体围堵。该校青工部老师说,因为新的高校管理规定出台后,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婚姻法》的规定条件,不必向学校申请就可以结婚。对于学生结婚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学校的态度不提倡,同时也不反对”。(5月11日《华西都市报》)看到这里的“不提倡,同时也不反对”,让人想起模棱两可这个成语,此话说白点,学校对学生结婚的态度就是:你结婚与否我都不管。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由于教育部今年3月取消了《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擅自结婚作退学处理”这一条规定,使高校对学生结婚问题管无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郑所在高校负责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刘帆老师认为:学校一般持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首先,人的精力有限,两头兼顾往往顾此失彼。大学期间可以在学好专业课程之余进行浅层的商业探索,但最好不要让创业占据生活重心。其次,在校大学生一般  相似文献   

8.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复杂多元化趋势,注重情感体验;择偶标准综合化,注重人品与情感;结婚动机趋于多元化,晚婚趋势明显;性观念趋于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进步性、开放性与矛盾性并存;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取消了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内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该不该结婚成为社会上一个讨论的焦点。在新形势下,高校应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婚恋方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婚恋观和正确的性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婚育行为与高校教育管理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改被普遍视为在校大学生"禁婚令"的解除,是在校大学生争取结婚权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但是在庆祝"胜利"时应保持一份冷静,对教育部的<规定>与大学生婚育关系应理性分析,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行为以及其可能对高校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困境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结合河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后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德育课普遍持不重视态度,经常是教师上课,他们看其他书,期末考试时多是跟着老师背背题应付了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香港与内地在教育交流方面日益频繁,来内地高校求学的香港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香港8所公立高校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三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影响最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内地高校质量和国际声誉、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对香港在校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创造良好香港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4.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川高校“90后”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大学生以婚恋为目的婚前性行为态度、贞操观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该专业大学生婚恋目的理想和现实并存;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较多;对贞操观持开放态度.并提出体育运动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普洱学院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不足30%,51.7%的学生拒绝同性恋,5.5%的在校大学生有同性恋倾向。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同性恋的态度显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的宗教热持续升温,大学生信教现象颇受关注。北京各级各类在校大学生接近百万,在他们中间,到底有多少人信教?是出于何种原因信教的?信教对其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持怎样的态度?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在全面收集前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与一些大学生信教者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真切地体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得出了对大学生信教现象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教材循环使用的倡导,为了解我国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的态度,笔者做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普遍持积极态度、学校应充分保障高校学生自主购买教材的权利、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宣传和引导、推行教材循环使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有效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材循环使用在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