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诞派文学     
<正>"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文学,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荒诞派戏剧"一说,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  相似文献   

2.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文学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囚鸟》,近日引进国内出版。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是与马克·吐温、约瑟夫·海勒齐名的黑色幽默大师,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视为美国20世纪文坛最重要的作者之一以及"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其代表作有《囚鸟》《五号屠宰场》《没有国家的人》。冯内古特的作品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这种  相似文献   

4.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荒诞派戏剧是现代主义文学对存在的荒诞性百年探索的表现。它揭示了现实的荒诞,世界的丑恶,不合理与毫无意义。表现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关系的荒诞主题。其艺术手法荒诞夸张,舞台形象荒唐怪异,以直喻和象征代替言说,彻底解构语言,实现了荒诞主题与荒诞的戏剧表现形式的统一,使戏剧艺术获得了崭新的言说方式。从而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跃进  相似文献   

6.
"现实"和"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客观"存在性",后者注重"内在性质"。作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荒诞派戏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平庸的故事情节、分解的语言和破碎的人物取代传统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是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世界。对于荒诞派戏剧是否能体现现实世界,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是否具有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三部作品《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在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方面的确能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较好地诠释了荒诞派戏剧真实观及具体表达手法,强调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表达作者自身对世界的看法,并让读者慢慢体会,力图进而将作者心中的真实转化为读者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7.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由于清醒意识到世界荒诞性本质而处于绝对孤立中的默尔索。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把握,促使默尔索形成了一套自己世界的规则和逻辑,与惯常世界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完全脱离。本文从荒诞的形成起点出发,分析默尔索"把握"产生的两个层面,探究其对于"荒诞之后"的发现和领悟。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文学"爆炸"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辐射到了中国当代文坛,在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股"高原魔幻流"。包孕了神奇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和神秘雪域高原的《尘埃落定》,在创作艺术与表现上具有神秘性与象征性、夸张性与荒诞性,它们既结合了本民族本地域的特点,又都有着"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12.
从萨特存在主义之"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荒诞世界"等观点分析博尔赫斯经典著作《小径分叉的花园》,以存在主义荒诞性解读博尔赫斯的时空迷宫。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5,(5):50-51
<正>阿尔贝阿·加缪(1913—1960年),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东方卡夫卡"的川上弘美是目前日本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擅长将梦幻世界绝妙地糅合于现实世界,其作品寓意幽深,文字委婉,笔调清淡细致、冷静内敛,带有委婉细腻的古风色彩,体现出一种传统的象征之美。本文以《踏蛇》、《老师的提包》为中心,通过人类与异物的随意转化性、现实向异界的转移、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与排斥等视角,来分析审视川上弘美"荒诞"的文学魅力所在,并展示其独特的女性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兄弟》中,余华并没有减弱和放慢现代主义的探索的步伐,继续捍卫和坚守先锋文学的精神理念,深刻地探索并书写人与世界的尖锐对立的主题,拷问人的悲剧性存在状态,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余华继续书写“内心真实”和“社会真实”,并深入人的本能世界,发掘荒诞,追问人和世界的“本质”。余华的书写无疑拓展了文学表现的纬度和丰富了文学思考的向度,并捍卫了文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7.
《迷旎花园》主要讲述的是权力世界失序的故事,其荒诞性在于私人关系成为权力获得的终极力量;《活着,为自己快乐》以两性世界的失序为主要脉络,心灵的褊狭、性格的残缺、精神的浅薄、人性的盲区使其中的婚恋世界显示出令人憎恶的荒诞面目;《大家小事》展示的是经济世界的失序,其荒诞性起源于人性中的兽性,起源于兽性中那无底深渊似的贪婪。静心小说中的"书生"们不断追问着关于权力、两性、财富和关于人生、社会、世界的种种问题,试图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以对抗物质世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人与外在世界的对抗常常表现为强与弱两种方式.海明威与卡夫卡在文学中作出的选择,恰好以某种极端的方式,成为这两极方式的象征性代表: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面对世界表现了一种打不败的优雅姿态;卡夫卡描写了一系列弱者境况,面对世界呈现出无奈的态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表达了现代人类涉足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不可理喻和荒诞性,并分别在文化的断裂地带完成了一次自我追寻.  相似文献   

19.
《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卡夫卡运用独特的笔法为读者构筑了一个荒诞离奇而又冷酷真实的世界。本文试从城堡机制的荒诞性、艺术思考的真实性来解读《城堡》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20.
莫言2009年9月13日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以下简称《演讲》),围绕"文学共性与作家个性"问题,生动幽默地论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优秀作家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路径与文学观念的转变。精彩的演讲往往观点明晰,理路清楚。《演讲》的核心在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政治,表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近30年来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三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