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2,(19)
1.比语文更可怕的是作文(栏目:“作文”) 我在网上书店看到上百种作文书……一个孩子如果不爱读书,缺乏积累,腹中空空,如果他没有时间去玩耍、探索,毫无真情实感,就是学会了一千种“作文大法”,也永远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我也认为,这些指点江山的作文教师大多数写不出好文章。而有生活、有感悟、有阅读积累的孩子,就算这样的“作文大法”一条不知,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矛盾的作文     
溯本求源,作文本是感情的产物。作文所记录的,也正是人的喜怒哀乐,即情感产生作文。试问,没有情感何谈作文?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何谈作文?莫非要为了一篇作文无中生有造出一些情感不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荒唐。即使真给造出来,那也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东西,不足以叫文章。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19):64
正(2012年3月~2012年4月)1.比语文更可怕的是作文(栏目:"作文")我在网上书店看到上百种作文书……一个孩子如果不爱读书,缺乏积累,腹中空空,如果他没有时间去玩耍、探索,毫无真情实感,就是学会了一千种"作文大法",也永远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我也认为,这些指点江山的作文教师大多数写不出好文章。而有生活、有感悟、有阅读积累的孩子,就算这样的"作文大法"一条不知,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用心感受生活,在我们接触到的人、事、景、物那里得到深刻的感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气场,有了立意,有了灵魂。什么是感悟呢?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呢?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记叙、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领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哲理的表述,是一种诗化了的思想。在作文中运用感悟有什么作用呢?在作文中运用感悟,常具有画龙点睛之美,卒章显志之妙。能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有深度,更具感染力。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感悟,比如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写道: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  相似文献   

5.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学生不爱写作文或作文写不好,主要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感悟。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从生活中撷取朵朵浪花,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何魁 《中小学电教》2011,(5):112-113
当前.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套作现象严重.作文时没有回到其生活的本质上来,口号式的文章或泛泛而谈的文章较多,没有生活真实的反映,按照传统“文如其人”的理解与评价.体现出当前中学生的一种虚浮心理状态,这亦是他们远离客观真实生活的体现。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少中学生作文除了老师的或从其他书籍上获得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文章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如果对生活没有一定的感悟和欣赏,就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文字,即使有经历也是枉然;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无法写好作文。如何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拉近生活与作文的距离,笔者结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海英 《广西教育》2014,(13):45-45
当前,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引导不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较少,导致习作缺乏描写生活的素材,文章缺少真实的生活感悟;二是习作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不积极、不主动,写出来的东西枯燥乏味;三是教师对作文讲评环节的重视不够,往往只是评了等级和分数,写上几句公式化的评语,学生对作文反思和总结的积极性不强。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是不 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项基本功,只有着力抓好观察能力的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内容贫乏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呢? 一、学会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 观察的顺序有一般的规律,安排顺序的目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是习作的生命。好的文章萌于情感的内核。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被情感激发,就会把写作当作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特别重视作文情感的激发。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有佳作问世。《大纲》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等,然而有的学生对生活漫不经心,一颗心冷冰冰,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洞无物,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什么?     
作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思想的展示,是个性的张扬。一、作文是生活的浓缩。作文的实质,是一个人对现实世界与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作文有"源头活水",写作者就要学会观察与储存生活,善于浓缩和提炼生活,进而感悟并思考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永远是作文最丰富、最本真的素材。二、作文是思想的展示。作文是思想的载体,是独立思想深厚的土壤。作文应该有写作者的思想,成为写作者思想展示的舞台。没有思想的作文,不管外表多么华丽,也只能是一具空壳。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挖掘,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要想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作文来说,生活中的素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生活的素材,学生即便是语言如何通顺流畅,想象有多奇特,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中学,存在着一些学生作文水平低,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1.缺乏生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文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中学生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生活的感悟。学生哀叹作文难写,究其原因是他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单调,不是校园就是家里,整天家门出、校园进的,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反应冷淡,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而不思。于是有一些同学常常将阅读范文作为自己提高写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4,(12):8-9
<正>同学少年有些同学写作文总是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我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同学,并不是不热爱生活、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较为粗疏,没有用心关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没有养成把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疏通理顺的好习惯。作文能力不可能通过突击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提高。为了应试,背范文、准备"万能文"和"公式文"的做法,非但无益于提高作文能力,反而会助长惰性、窄化思维空间,使临场作文的能力越来越差,碰到稍有特色有新意的作文题就感觉无从下笔。要想写出好文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中的重头戏,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然而,学生作文中却存在着言之无物,言之无我,言之无文几方面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我以为原因有三。第一,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多热点,值得思考或者是众说纷纭的话题还是很多的。然而,学生们不能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为文,却往往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缺乏时代的印记。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说勤学,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凿壁透光,少年壮志。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逃避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又何谈作文的灵魂?我们的作文训练,多类型化的整体作文,少个性化的片断练笔。这就使得学生在作文时,不是把它看作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无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无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没有真知灼见。第三,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主要原因是他们日常过多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忽视了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知道,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着落,但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就读而言,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作家莫言曾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文,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不断地从前人和大家的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我以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叶梅 《学周刊C版》2014,(11):176-176
对于作文来说,生活中的素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生活的素材,学生即便是语言如何通顺流畅,想象有多奇特,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