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2.
于树华 《新高考》2008,(Z2):35-35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相似文献   

3.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己倍焉,君子耻之。(《礼记·杂记》)  相似文献   

4.
上古六君子儒家所推崇的上古六位贤人君子。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姬昌之子)、周成王姬诵(武王之子)、周公旦(姬旦,武王之同母弟)。  相似文献   

5.
短文译注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rǎng&,窃取)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了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练习1.这段话中有两对单引号,请添上。2“.是非君子之道”的正确译文是()(A)这不是君子的行为(B)是不是君子的行为(C)是与非由君子来说(D)是与非君子有道理3“.请损之”的正确理解是()(A)请你减少它(B)请你别损害它(C)请让我减少它(D)请减少损害4.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5.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是:答案:1‘.是非君子之道’‘请损之……然后已’2.(A)3.(C)4.如…  相似文献   

6.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道,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一、校长要做一个仁爱善良的君子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之  相似文献   

7.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汉)刘安男儿立身须自强。——(唐)李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宋)王安石君子自强,永不意必。——鲁迅  相似文献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题记  相似文献   

9.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10.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发展生态化趋势对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发展趋势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维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此 ,应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经济道德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观、环境价值观 ;经济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生产观和生态消费观 ;科技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整体科学观和生态技术观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修身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内容,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为基本模式,以君子和人民公仆为理想人格,以解决新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问题为使命,以世界各国修身思想为借鉴、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修身内容上,将偏重于"爱有差等"的传统私德修养转化为大德、公德与私德修养相结合;在修身模式上,将道德自律的基本模式转化为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在理想人格上,将君子人格转化为君子和人民公仆相结合,由此实现了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性善说是孟子心性理论的基础或理论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孟子不仅提出了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实现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途径,孟子的心性理论特别是人格范式思想虽有极大的理论偏颇和消极作用,但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孟子心性理论对于道德之于人的尊严之意义的强调,对于当代人走出化困境并重新确立心性与德性方面的理想,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散文《寂静的春天》表现的生态思想,认为蕾切尔·卡逊在作品中指出滥用化学农药是引发严重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表达了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寂静的春天》是科学话语与散文话语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对中外生态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常常被赋予热爱自然的天性。这些爱好自然的人物群像依个性、身份、经历及文化层次等的差异,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赋予笔下理想人物热爱自然的天性与作者本人的个性爱好、生活理想及艺术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作品人物因接近自然、爱好自然、追求闲适、知足常乐的个性而显得超凡脱俗、自由洒脱,富有情趣和韵致,充满人格魅力,这可说是林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缘于此,林氏小说自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气,自有一种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9.
章对审美理想作了认真的分析,并从审美理想的特征和产生分析了培育审美理想的原则以及主要的方法途径。认为,我们进行审美理想的培育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引导青少年积极的参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参与社会变革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开对于自身生存环境中丑恶现象的批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青少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玛拉是多丽丝·莱辛在《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塑造的坚韧、乐观、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崇尚自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玛拉的形象在她坎坷的历程中逐步丰满,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这部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