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教师的身份究竟怎么样,为什么这样?这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探寻教师身份的延续性、延续性中的非延续性以及非延续性所产生的危机,进而对变革和发展中的教师身份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以期唤醒对教师身份的记忆,在思想上重新赋予教师身份以生命。  相似文献   

2.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很大程度上蕴涵于教师文化。”因此,如果没有教师文化深层次的支持,任何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灵魂匮乏的短视行为。那么如何提升教师文化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新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这是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现实诉求。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4.
姜兰波 《上海教育》2013,(4):139-139
教师发展转型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文化自觉的深层次支撑,老师行为的变革将是浅层且低效的。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主磨砺和自觉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深水区”就是文化自觉,成为专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和深层动因,其意义在于对教师生命的内在唤醒,把教育活动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积淀专业素养、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内蕴在教师行为中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旨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在诠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厘定深层次教师精神文化的内在构成因素,深刻分析它们在教师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中,教育教学理念是先导,教师专业精神是动力,教师专业尊严是核心,人际关系规范是目标。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正以全新的理念挑战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传统。从深层次上来说是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型,即从基于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转向基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学校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学生不是“产品”,而是“成长中的人”。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都通过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学校教育改革而对外界变革做出积极的回应。我国也在推行深刻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这要求教师在挑战中转换定位,顺应新的教育教学范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原有的角色定位,积极对自身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充斥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为寻求稳定感而找到了“反思”这一保护伞,教育也不例外,并在情感上发展到几乎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这导致了很多误区,本文首先针对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实践中存在着不足,着力对一些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教师教学反思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审视、探究、分析与重构,并将思维加工过程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信念、意识等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丰富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并促成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专家型”、“成熟型”的反思者,研究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遭遇尴尬,教师反思而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反思的理解有偏差。真正的反思是对观念和问题的“寻根究底”和“自我反观”。反思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的过程。借助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学校如何借助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的过程。借助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学校如何借助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和专业的研究者那样去做研究、出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实质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养成和运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究作为教师研究性思维养成的方法,都可以统一到杜威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上来,两者都需要教师在个人实践经验中产生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实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终促进学生智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沈志雄 《现代教学》2011,(10):53-53
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既然教学反思如此重要,那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究竟如何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加以促进呢?  相似文献   

14.
七宝明强小学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试点学校、“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转型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一些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显然,要突破这个瓶颈,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在改革的第一阶段,我们致力于创建“共享型教研文化”。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形成一套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研成果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以一系列制度化的活动来加快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3211工程”,就是这种“共享型教研文化”的产物,她的核心是规定每个教师必须有一定时间参与集体备课、观课和评课,在专业引领和同伴合作的环境下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在收获改革的初步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改革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不同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不同的,仅仅依靠共同远景和制度规范,还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身份问题是对个体价值尊严及其作用发挥得以确证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呼唤乡村教师身份重构。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乡村教师的身份大致经历了乡村教育的“启蒙者”、乡村社会的“播火者”、乡村文化的“守望者”等多种定位。而时代转型、教育理论范式的变革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又是乡村教师身份的外源性、综合性和内生性动因,也是乡村教师身份变迁的深层次互嵌式的诱因。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身份重构应聚焦在教育身份、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重构上,以期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君 《考试周刊》2013,(3):178-179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与血液,是教师个体超越平凡、升华自身的根本。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文化问题。而当代乡村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文化困境,其根源仍然在于文化。只有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文化境遇,同时立足于乡村现实参与文化创造,实现文化重构,乡村教师才能改变目前的被动处境,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问题在于,当前的教学反思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让教学反思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基于教学法展开反思;加强教学反思的管理,提倡合作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大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些教师认为,作文指导教师应该写“下水作文。”教师究竟是否能写出“下水作文?”教师能否写好“下水作文?”教师应该写怎样的作文?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数次的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笔者认为主要的症结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对教师“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剖析与考虑。大家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然而,我们的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置于脑后”。  相似文献   

20.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是人的变革。”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洛克把观察意识的内在活动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指出“反思”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即思想的自我运动。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问题意识、批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