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发展依靠教育,尊师重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让教师安心教育,保持为人师表的那份尊严,才能谈得上教育的尊严与国家的进步。本文中,笔者就大力提倡师道尊严的必要性、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倡师道尊严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师道尊严"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中的师道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它既内涵着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的领悟,又外化为人类对师法、师德、师爱、师艺和师表的追求.此外,它还涉及到教与学的关系和学习方法."学道尊严"的概念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黄燕 《教育与职业》2006,(36):160-161
“师道尊严”,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文章提出“师道尊严”包含了“师德”、“师尊”、“师威”三个基本要素,而“师威”一直是人们质疑“师道尊严”的集中点。文章分析了“师道”要不要威严,能不能敬畏,指出“师道尊严”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的形象与师道尊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受过教育的人之教师形象,往往表现为知识的占有者与代言人、道德的化身、社会要求的代表三重角色,由此而导致师生人格的不平等。师道尊严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权力控制。教师权力表达在话语中。权力之中孕育着尊严之下的腐败。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根基是君之道,是强大的封建伦常文化,是强大的成人世界。这种尊严实际上构成了对儿童生命尊严的压抑。社会的变革要求师道尊严的变更,我们应努力摒却外加的先在性尊严,积极追求建立在自身真实人格、智慧、理想、精神、态度之上的内在尊严。  相似文献   

5.
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审视当下教育和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时,我们不难发现,师道尊严正遭遇着愈发严峻的挑战。知识生成逻辑的转变,教师道德实践逻辑的缺失,社会交往逻辑的断裂,是师道尊严走向式微的主要原因。为重振师道尊严,必须保障教师权利的合法性,引导社会培育尊师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优化学校教师管理,继而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一位资深的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将“高校大厦(sha)”读成“高楼大夏(xia)”。当同学们给他指出、“夏”在“夏门”一词中读“xia”,而在“高楼大厦”中应该读“sha”时,这位老教师不仅不虚心纳谏,有错就纠,反而固执已见,强词夺理,  相似文献   

7.
杨亚昆 《广东教育》2011,(7):123-123
我们教师误读"师道尊严"久矣。 有些教师在受到学生或家长的"气"后,常常感叹,师道尊严何在啊?这里的"师道尊严"的意思显然是学生家长要给我们教师应有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和实践教育创新的当下,我国传统教育提倡的“师道尊严”的不利影响逐渐凸显:将教师置于至高位置,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提出需要冲破师道尊严的负面束缚,并提倡树立平等教学观点,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从明确老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蹲下身子、放下权威,树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失去了文化 ,人类与其它动物就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类本身也无法很好地延续和发展。但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 ,因此 ,教师作为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 ,就成为人类文化得以传递、保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结与传承 ,各种人才的培养与造就 ,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因此 ,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 ,也与这种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有直接的关联。一、古代尊师重教传统的主要内容1.以教为本 ,崇智尚学中国自古以来 ,重…  相似文献   

10.
王成凤 《考试周刊》2012,(27):179-180
时下,师生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较为模糊的关系。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师由"育人者"转变为知识型服务者。师生关系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天地亲君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关系,但也不能全盘西化为自由平等的关系。随着近几年的"国学热",人们开始重温经典,反思师生关系。我们应该重视师道尊严,重建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1.
12.
教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价值品质将会形塑学生的价值品质。当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撑起当代师德建设的大旗,其中规范的客观性会遮蔽教师的主体性、规范的外在性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标准聚焦于行为也会使师生交往僵化。鉴于规范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应超越角色规定,向教师的人性致敬,凸显教师的自我意识,破除技术路线回归教师价值素养正道。而形成教师核心的价值素养,须在知与行的交融中坚持不懈地砥砺心性方才可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立德以树人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无德不足以为师.现象学认为,世界是由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所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又有着背后所隐藏的意义,这些意义的存在影响了个人对周遭环境的感触、判断与抉择,从而生发了独特的人之自我活动.教师只有在教育之时把自身的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为他外在的教育活动行为所服务时,才是真正的立德以树人.教师的立德意味着把真实为学生着想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付诸于行动,树人意味着把教育行为规束于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素养之中,立德树人意味着内在的对教育的真挚情感与外在的教育行为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17.
教师教育理论建构中的教师机智讨论批判了教育中"理论指导实践"的机械模式,还原教师实践的真实。教师教育改革与理论建构要凸显教师机智的重要意义,而不仅仅是死的理论学习。通过讨论教师机智与音乐的关系,来表达机智的感性、情感、审美和艺术性,由此讨论机智中的情调,只有理智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才能养成教师机智。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机智是一种行动方式,它首先依赖于人的情感或敏感性,仅仅从遥远的意义上依赖于由理论和信念形成的判断。最后区分了作恶的机智和行善的机智。  相似文献   

18.
主体化时代的道德自我走向封闭,教师道德也走向正常、平常、日常为表征的道德均质化和平庸化.由于对技术的依赖和契约式关系的建立,让师生之间互相支配,失去真实的个人交往.走出常人师德的教师需要有自我超越的勇气,在与学生责任共契中丰富自我及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