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盛是指一种完全、高度心理健康的表征,是积极心理健康的一种高度幸福状态。心盛理论起源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包括心盛理论积极情绪,沉浸体验,人生意义,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5个方面,其在积极心理健康,积极神经科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疗法等领域均有应用,建立一个系统的测量方法是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需要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既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其结果无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第8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这种途径与方法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效果?这就需要评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观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鲜明不同,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探索.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石。不同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本文中我们先回顾、反思传统心理健康观,继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观,最后挖掘中国特色积极心理健康观的古今中外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之一,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师的人格中崇高与世俗对立统一,是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表现了对外部刺激所持的情感、自我控制和理智升华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将对立的、二分的整合为统一。他所谓的心理健康的人,特指“自我实现者”,是那些将所从事的工作作为自己的需要,尽其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教师人格要达到以育人为自我实现的高度,心理健康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应对方式及其与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健康问卷、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以及自编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640名大学生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是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二者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观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现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本研究对60名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体现在性格、个人行为及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绪、道德品质等五个方面,其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等特点,并呈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传统心理健康观都是从某一层面解释心理健康的内涵,没有深刻认识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认为,心理健康是个性化与社会化对立统一过程中实现的心理平衡,这种平衡在社会化主导下不断发展变化,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0.
人性是由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基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一直持续不断。从人性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标准以生物性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平衡,第二层次是积极的社会适应(包括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第三层次是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感到心理健康教育千头万绪,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而在对学生所有的了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其需要的了解,因为人的需要是积极的个性发展的源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五种需要中前两种是生理性的需要,后三种则是社会性的需要;而其中爱和尊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沿海开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结果发现:(1)他们已经具备现代化健康观念,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他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的认识,接近心理学家的认识;(3)多数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良好;(4)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孤僻、违纪和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5)沿海地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条件已成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通过对5603名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处于中等,处于职业上升期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稳定期的教师差,社会责任与社会分工的不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同学科方向与专业岗位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徐文明 《文教资料》2011,(24):111-112
马斯洛坚持从需要层次论出发,既阐明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别,又看到了健康心理的思想源头。马斯洛的心理健康观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从需要满足的角度正确理解健康心理;其次,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新的理论意义;最后,对当前如何建设幸福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且心理问题检出率竟高达22.56%.国内很多心理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研究.文章对国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从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界定、现状、成因和防治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问卷形式调查渝东南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结果发现:教师们已经具备现代健康观念,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方法已经有相当的认识;教师们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孤僻、违纪和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这说明渝东南地区的小学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发展,本文旨在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决定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对60名幼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调查表明:家长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性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个人行为及能力、道德品质、情绪五个方面;家长的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主观性、功利性等特点,并呈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幼儿家长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指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就心理健康的内涵、特点、作用和心理健康与继续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继续教育通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健康、快乐、成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应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阐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与危害,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