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志敏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7):39-41
说来惭愧,我未上过师范,更没有进过高等学府的大门,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是一个该下岗的“不合格教师”。那么,我是如何学会上课,并且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将近五十年呢? 相似文献
2.
薄艳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学习研究大致经历了从萌芽到缓慢发展,再到快速发展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教师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研究主题凸显,但同时存在着教师学习概念混杂,关注在职教师、城市教师学习的较多,研究农村教师、职前教师学习的较少等问题。如何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高校教师、职前教师、农村教师有效学习,实现共同专业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3.
4.
5.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反思”一词界定为杜威所理解的“反思性思维”,即包含重建过程。进而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反思取向”课程基础和显性、隐性知识划分的知识基础,以及反思的情境经验和内容,认为教学反思有利于更正教师知识结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形式,有助于弥补“科研风”带来的负面效应,因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得到扎实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日常教学科研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7.
8.
9.
葛志栋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0,(12):25-25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成功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关键环节.那么,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纰漏或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及时的有意识的归纳和总结,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作为一种推动学校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进入教育变革场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回顾中国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成熟深化三个时期,主要围绕“如何达成真实而有意义的合作”这一核心议题,聚焦于教师合作的视角、本质、类型、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未来的研究可围绕教师合作方向、教师合作影响因素、教师合作边界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1.
张尚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0):72-79
在设计教师的职业生涯时,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认识,其次是设计好教师职业生涯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即精心教学;潜心研究;诚心育人。 相似文献
12.
13.
李清玉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4):53-56
师专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师专教师对教学和科研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具备科研的精神、态度和方法,不仅自己要参加科研,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学和科研并重,师专才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情感领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本文阐述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学设计的一些观点,试图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陶冶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5.
论"小老师"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科学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及科研品质三方面论述了"小老师"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首先,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与鼓励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学生自身的努力则是基础性力量;其次,学生的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做预备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中;最后,从个人意志、学习态度、团队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新模式下学生科研品质的提高。在这些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与引导角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全面促进了学生科研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杰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3):130-132
结合中学生物课教学实例,介绍了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高校没有科研,就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而远程教育高校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远程教育高校。本丈以部分远程教育高校为例,总结分析其科研和资源建设的经验,以学习先进,为一流电大科研和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有昭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5):106-110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核心,在信息环境下利用探究式教学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寻求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结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寓研究性学习于探究式教学之中,优化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赵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2):30-31
章运用心理学原理,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学生对所学科目兴趣的产生,教师是关键,而教师自身修养,外在形象,语言能力,教材,教法是是否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了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