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法学学科体系,要深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强统筹法学理论与实践,服务国家法治实践的时代需求;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治理创新体系建设任务;致力于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服务法治国家建设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承接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职能,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办公室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定位,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考察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是审核评估的重点之一,对照审核评估,外国语学院为此确定了培养高水平外语教师和外汉语言服务人才的基本目标,并不断凝练"教师教育、多元服务"这两大培养特色.为了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学院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改革,并且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此外,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外国语学院为实现培养目标和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求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全国学科评估对地方高校学科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方高校通过分析学科评估的情况,认识到学科内涵建设存在"三高少""两脱节"和"质量意识不强"等问题.在新时期,地方高校借助学科评估手段,通过定标杆、聚人心、凝方向、建团队、集人才、筑高台、育英才和重激励等方式,全面推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条件环境等方面学科内涵建设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学科建设层次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整体观的外语学科评估,有利于对学科建设成效实现综合性、系统性评判,是外语学科评估的新趋势。历年来的学科评估极大地推动了外语学科发展,但以整体观思维来审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立足整体观视野,从坚持立德树人、回归育人初心,坚持分类评价、加快特色发展,坚持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评估的策略以及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审核评估中的特色项目与水平评估中的办学特色存在区别,主要指的是校(院)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特有的、创新性的、优势性的具体做法.在院系凝练特色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特色项目与学科特色、科研特色、经济社会服务特色的混淆.特色项目可以从办学传统中收集素材,从优势学科专业中挖掘主题,从师生员工的体验中寻找灵感.遵从上述认识,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凝练出"打造U-G-S联盟,建立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创新模式"和"依托专业优势,以高水平社会服务促进实践育人"两项特色.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办学特色的内涵怎么认识?高职高专评估中特色如何认定?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评估专家。只有从认识办学特色的基本属性入手,结合高职高专评估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才能提供初步的参考性答案。  相似文献   

8.
审核评估是强调学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学校自评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审核评估的主要依据。浙江省自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来,始终坚持自主性、个性化原则,做到审核评估与专业评估相结合,发现亮点与诊断问题相结合,学校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要求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积极搭建政府、学校、专家、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以激发正能量为导向,充分发挥评估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整合资源、鼓舞干劲、增强信心等方面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浙江特色的审核评估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以2002年至今的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结果为源数据,对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大学在与本行业相关的主干学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部分传统学科面临挑战;优秀学科发展呈进步趋势,但整体学科竞争力不足;可持续性与多样性的学科生态尚未形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通过实施"倾斜-共生-融合-提升"的学科建设策略,培育更多优势学科,推动学科结构的有序拓展,持续提升学科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回顾教育部学位中心已经开展的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发现学科评估参评规模不断扩大、评估目的日趋多元、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结果发布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评估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和当前教育评估理论的最新理念。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提出向质性评判转变、向多元评估标准转变、向周期性与常态性评估结合转变和向发展性评估转变的学科评估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2.
英国高校学科评估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在1993~2001年间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高校学科评估。学科评估提升了教学在英国大学的地位,但也存在如耗资巨大、评估体系不完善、高校学术自主受到侵蚀等问题。英国从2002年开始的新的质量保证体系“院校审核”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的学科评估正处于不断改进之中。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变追求,它可以带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的和平。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和根本保障。现代法治不仅展示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更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优选途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以政治法治为外围框架,结合中国的政治现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4.
学科评估及学科建设既要遵循学科领域自身的学术价值追求、坚守学科作为分门别类知识形态而存在的差异化禀赋,又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谈论学科或忽视学科作为特殊供给生产体系时质量和效能的发挥。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所组织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为基点,从学科领域知识形态本身的学术价值维度、知识传播应用的供给侧改革维度、不同学科门类层级的差异维度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共享维度等多个视角,基于整体观、系统化视阈对教育部学科评估发展历程予以探究,在竭力寻求学科评估科学路径的同时推动学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领域内评估,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工作在20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评估内容上“教学-科研-服务”的渐次完善、评估方法上“测量-描述-判断”的日渐成熟及评估结果上“绝对-相对-分层”的理性跨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活动。分析当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有:全校迎评的现实尴尬;“质量-成效-本色”简单加和,公正失位;“规划-建设-评估”被人为割裂,结果唯一,个性不足。建议通过“捆绑-松绑-重构”推进学科评估顶层设计再完善,以“基础-产出-荣誉”要素体系优化设计为主线深化评估体系革新,立足“规划-建设-评估”系统化思维实现综合统筹考量,真正让学科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升”,助力“双一流”大学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学科评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推进器。坚守伦理底色是学科评估高水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科评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科评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科评估在探索“中国道路”、展示“中国风格”、打造“中国模式”、形成“中国标准”和建立“中国方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其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模式不够成熟,存在伦理理想偏离、价值原则失序、规范契约缺位和行动准则阙如问题,失去应有的底色,成为中国特色学科评估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殇。实现中国特色学科评估的应然伦理诉求,需要用新发展理念筑起评估理想之堤,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价值原则,签署委托代理双方认可的契约规范,创造利益相关者共同遵循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29):7-8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从审核评估的角度出发,从七个方面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我国继水平评估之后的一种新型评估模式,是在总结了前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寻求到的更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评估途径。审核评估工作的推进,能促进高校进一步更新理念,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自我评估产生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现状视角,指出法学本科教育存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特色之时代性需求以及与对实践教学需求都差距甚大的问题,提出创新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科教育理念,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凸显法学本科教育的与时俱进特点,探索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可行之路.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坚持与司法实践相统一,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