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一瞬,世间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经常想到,人的一生须走好六座大桥,六座桥有一座没过去,没走好,人生都不会完满。第一座桥是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君不见,有的人忙这忙那,忽视了健康,身体一垮,百事俱废;有的人对健康玩虚的,但它可跟你动真的,积劳成疾,一下子把你摁在床上,一切皆休。特别需要指出,生命在于运动。有的人一辈子没干什么事,没伤筋没动骨没累着身子,寿命却长不了,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运动。  相似文献   

2.
人的感悟是有差异的。在同样看一事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是一头露水;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感悟能力强的人,处处留意,时时关心,遇事敏感耳聪目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心中的情,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有"灵气",是活的;而反之感悟能力差的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任何事都是毫无兴趣,遇事迟钝,没有感慨,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视写作为畏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3.
评2009年高考卷中两道过量计算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果说哲学是望远镜,它使人看的远,使人把握前进的方向;那么数学就是显微镜,它使人看的近,使人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哲学的淡出意味着化学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结构”这个概念可以有两个词来表示,即 strucural 和 structure,而“结构主义”则为 structuralism,显然是采用了结构主义这个概念的后一个词来表示的。这是因为这两个词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structure 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指的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的、具象的组织形式,是事物的客观实在,即事物的实有的结构,因此它是一个归纳性的定义,即人们根据各种具象的组织形式所作的概括。它表现了事物表层的、人们可能经验的社会关系。而 structural 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指的是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在对质和本质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来谈一谈我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某物之所以为某物,而不是它物,就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可分为两种不同层次的质:自然的质和系统的质。 自然的质就是事物某一方面所显现的质,从这个角度说,一事物的质是无限的。黑格尔认为质是规定性,是有,(存在)的规定性。他说:“实有是规定了的有;它的规定性就是有的规定性,即质”①。“有”(存在)是直接给出的,没有任何规定性,但它的确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的存在。当对它给予规定时,并是实有,这时还没有成为事物(实在),只是将来事物的某一方面,无限多的质才构成了事物,这是因为,一事物有诸多要素构成,要素又有其要素构成,而每一要素与其上位事物皆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要素也是一个事物,因此,要素之所以为要素,也是具有  相似文献   

6.
哲学,依照罗素的解释,“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从这段话里,我们感觉到文学与哲学一样,也是“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一片无人之域”。文学与哲学应当是一对连体婴儿。依柏拉图的看法,“哲学家是一个爱‘洞见真理’的人”。他指出,假设有一个人爱好美的事物,他决心去看一切的新悲剧,去看一切的新图画,去听一切的新音乐,这样的一个人并不就是一个哲学家,而只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因为他只不过爱好美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爱着美的自身。仅仅爱美的事物的那个人是在做梦,  相似文献   

7.
佛法首先破五蕴,觉悟“人无我”,认识到万相万物由四大合和而成,一切皆是假相非真.其次,佛法破因缘觉悟“法无我”,认识到因缘所生法,一切皆是空,因缘法并非实有.最终,佛法提出“万法皆空,三界唯心”,觉悟世界一切相、一切法“不一不异”的道理,认识到世界是染是净不一不异,存在共融理事无碍,得失喜怒空有不二.每个人所在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的大小,事物的善恶,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心.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教导每一个人走向充满愉悦和幸福的净土世界,这只需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就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8.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种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相似文献   

12.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缘由心理学结构主义认为,要认识任何事物和现象,必须从认识对象的结构开始,即从组成它的个别成分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它。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其所处系统的结构之中,因而,能够认识事物的结构就容易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2)
1像风一样形意苏轼之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广为传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真相: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就不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文化背景、能力以及对待事物的认识方式的各不相同,就必然影响到每个人对事物的“处置”结果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化反映。而艺术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以发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必然宿命和不二法门。创造的…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都很多属性,那些仅属于某一类对象,并且又能把这些对象和其他对象区别开的属性,叫本质属性.如人类的性别就是本质属性,性别可以把人类分成两类,男性和女性,而身高、体重,就属于人的个性,属非本质属性.抽象思维,就是在我门头脑中,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抛在一边,而抽出其本质司性,从而形成概念.所以,抽象是形成数学概念关键性的一步.抽象是建立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的.从表面上看,抽象和客观事实距离虽然远了,但是这并不是离开了真理,而是更接近真理,因为经过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牲的界限就更加清晰了,这样对事物的认识便跃进到理性阶段.概括思维,就是在人的头脑中,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抽象与概括是相互联系着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数字、一种符号、一个算  相似文献   

16.
也许有的人天天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去决定穿什么衣裳;也许有的人根本不看天气预报,每天胡乱穿一件衣服去上学,根本不管是冷还是热。我却不是,我有一个特殊的“天气预报台”。“它”在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就出去了,大约在我起来的时候,“它”就回来了。等我洗完脸,吃完早饭,“它”就向我报告天气情况,我根据“它”的预报去决定穿什么衣裳。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指出 :“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主体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神、心意之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主观的事物 ;属于外界的客体 ,也即是物质一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客观的事物。这样我们就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分为两大类 ,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 ,任何一件事物都可归入这两类之一 ,不是主观的、精神的 ,就一定是客观的、物质的。”所以 ,从哲学上讲 ,客观是与主观相对称的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 ,是指认识的一切对象 ,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它表示在人类意识之外和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东西。有时客观也…  相似文献   

18.
写说明文,是为了“使人有所知”,向读者介绍某一方面的知识。因此,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事物,解释事理。而要说清一个事物和事理,就一定要抓住该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文章的结构顺序要符合事物自身的条理和人们的认识规律,表达方法以说明为主,文中的叙述、描写也要为说明事物服务。《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主要是向人们介绍蒋家  相似文献   

19.
目录是按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以供查考的事物名目,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足以证明其作用的重要.但它的作用却常被学生忽略,有的读书根本不看目录,有的看目录只是为了取舍书中的某些章节.这样做,目录的作用远远没有被利用起来.目录有哪些作用,简单地打几个比方来讲,如果书是一座房子,目录就是它的窗口,透过窗口,读者不用进门就能大致看清屋里的陈设,物品摆放的位置.指导学生用好目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蛇与庄稼》通过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生长等事实,揭示了事物之间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的联系,告诉人们,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这种相互联系,看事情才能看得准确些,做事情才能做得更好些。文章列举的事例通俗易懂,但说明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它的深刻就在于它说明了辩证唯物上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