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当今少年儿童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情况调查。《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消息称,  相似文献   

2.
榜样和偶像对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有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更占据重要位置。榜样是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体现,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树立的学习目标。调查表明,在当代社会,榜样越来越明星化、平民化、多元化,而榜样教育为少年儿童树立的榜样往往离他们的生活非常遥远,缺乏人格魅力,单一而刻板。榜样教育如何借鉴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中的有利因素,更好地促进和建构新型榜样教育模式,是当前的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榜样偶像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总体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偶像崇拜的态度及教育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榜样偶像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并寻求榜样偶像教育的新途径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薛国凤 《中国德育》2017,(11):11-15
榜样教育法是一种"立足先进、注重真实、感召行动"的教育方法。基本特点表现为强调价值取向性、强调真实可触性、注重行为引领性、发展自觉自律性。在运用榜样教育法时应坚持榜样人物选择的时代性、注重榜样的人性化、注重榜样教育的多维可能效应、重视以特质为核心的榜样深度学习等基本原则。在运用中还应注意加强正确认识与落实榜样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将榜样教育与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落实榜样教育,以及要积极建设榜样文化以促进榜样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于青少年中的亚文化,是青少年时期的过度性要求.本文立足心理学的角度,从风摩一时的“超级女声|“现象来透视偶像--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予以正确回馈,以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许烽 《高教论坛》2022,(1):66-70
在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征,对榜样认同提出了挑战。现阶段大学生偶像崇拜中榜样认同疏离主要表现为:偶像崇拜的泛偶像化导致的榜样权威偏离,偶像崇拜的符号异化导致的榜样精神偏离,偶像崇拜的非道德化导致的榜样价值偏离。破解榜样认同的弱化与偏离,需要从榜样重塑、榜样教育和榜样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在偶像崇拜无序发展与合理选树榜样典型之间找到一定的融汇空间,并进行合理转化与正向耦合,为大学生认识榜样、重塑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提供更多可能和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新时期偶像崇拜对学校榜样教育的冲击作为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中的一种亚文化和特殊社会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是广大青少年在一定成长时期的必然心理需求和过渡性需要,往往能够反映青少年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因而具有自发性、认同性和情感性的特点。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渐独立  相似文献   

8.
耗散结构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榜样教育的必要性,但在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榜样教育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超级女声”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发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极大的偶像崇拜狂潮。“超级女生”现象也促使我们对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教育方法机械简单;教育内容偏重理想;宣传教育过程流于形式。榜样教育应借鉴“超级女声”的经验,从优化榜样形成过程的参与性、榜样标准的多元性、榜样形象的真实性等方面入手,提高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晓东  严飞 《中国德育》2006,1(12):11-16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偶像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榜样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历来注重对榜样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榜样对自我成长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认为学校树立的榜样人物于自己"遥不可及"。这说明榜样的树立往往基于学校的思考,而缺失了学生的"在场"。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榜样教育应关注学生作为被关怀者的积极回应,倾听...  相似文献   

11.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化要以"德育为先"。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榜样教育长久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科学合理的榜样典型能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有益的人生向导、学习楷模。然而,现今的中小学榜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榜样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探寻榜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困境并建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榜样教育法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榜样人物的选取作为榜样教育法的关键步骤,在现时期对改善榜样教育法的教育效果,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部分榜样人物脱离时代、难以学习和过于刻板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榜样人物选取的有效路径,从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校园特色以及引入偶像机制三个路径选取出适合的榜样人物。  相似文献   

14.
榜样人物进教科书,以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榜样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比榜样人物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和《道德与法治》(七上)中的设置变化,分析了教科书中榜样人物设置变化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53年8月21日,团中央作出《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其中阐述了"先锋"二字的意义,以"先锋"这样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称号加之于少年儿童的组织,主要是教育少年儿童学习先锋的榜样。因此,少先队不是让少年儿童当先锋的组织,而是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先锋榜样的组织,这是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使命和基本方法。也可以说,衡量少先队工作的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榜样教育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6.
做好榜样教育应正确处理榜样教育与榜样学习的关系。榜样教育应积极适应榜样学习的发展变化,主动调整方式方法,坚持榜样教育的引导地位,发挥其引导作用。榜样形象树立和维护是榜样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榜样形象树立已经进入了国家体系主导下多元主体并行的现实,在内容上应包含榜样人物的传播形象、道德形象、人际形象、生活形象等基本内容。榜样形象维护是有效开展榜样教育的必需过程。新时代榜样形象维护更具迫切性、典型性和复杂性,应坚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兼顾计划性常规化实施榜样形象维护,注重培养榜样学习者的自发性,重视对学习者自我树立的榜样形象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榜样教育法在隐性德育中的运用是指把德育内容潜隐在榜样人物身上,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自觉地学习并实践榜样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法运用于隐性德育中可以收到显性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法,就要求我们分别从榜样资源建设、榜样内容选择、榜样学习实施及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中杰 《教育科学》2001,18(2):49-50
本文认为榜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效途径,目前榜样教育存在脱离公民教育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榜样教育方法简单化、忽视青少年的自主性等弊端,致使榜样教育缺乏时代特征,也难以体现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青少年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建议从注重榜样的多样性、现实性、榜样教育的自主性、实践性等方面增加榜样教育的时代性,从而为榜样教育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道德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种变化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是传统的榜样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偶像崇拜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笔者试图提出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化偶像为榜样,并对化偶像为榜样的可行性及其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道德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种变化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是传统的榜样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偶像崇拜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笔者试图提出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化偶像为榜样,并对化偶像为榜样的可行性及其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