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泽光 《广东教育》2009,(12):49-49
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尝试探究教学”以“尝试——讨论探究——再次尝试”为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为参与过程,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下面是笔者运用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几点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引导自主性学习,全面改进和实践教学方案,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作者在聋校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聋校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者阐述了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以创新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胆想象、勇敢质疑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洪娟 《天津教育》2021,(1):46-47
如何关注学生主体,引导初中生学习英语,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是英语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多做创新活动,并从"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创造舒适而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创新性的活动,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个过程,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为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创建良好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1)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大胆创新。创造需要心灵自然放松,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会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勇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唤起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生发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就应该把《课标》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基本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品格、学习智慧和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较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做法。严重的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谈几点体会。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性1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 ,能够吸引、启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对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发展空间,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激励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优化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师应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独立探究、合作创新。在实际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经过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顺利地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这与现代教学理论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符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高中数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已逐步形成。多数教师都能自觉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给参与的方法   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和研究一些问题,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现代教学思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是如何达到“真正的参与”,有的教师往往是心中没底,或机械地模仿他人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上得到协调的发展.要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探究的态度,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开拓了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像、联想等思维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9.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指导探索、引导发现、分层训练、及时反馈、引导质疑、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实验区正式展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的建设者,是每一位参与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作为参与了本轮课程改革实验的中学历史教师,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在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树立自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过程中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的理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力图走出一条现代社会中素质教育的新路子;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力争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高度重视课堂内外的活动,使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还要融于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各种与历史学科有关的活动之中;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