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伟 《档案与史学》2005,(12):20-24
别野虽好, 难消少帅愁 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在庐山住的别墅也很有特色. 张学良1934年夏季来庐山,下榻"雷格里尔别墅".这栋别墅位于普林路上端,建于1921年,面积为239.4平方米,现在的门牌为:普林路68号.它的最早主人是雷格里尔--一个入了美国籍的英国人.  相似文献   

2.
孟月明  卢骅 《兰台世界》2012,(35):53-54
辽西走廊是辽宁省境内仅有的一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厚重,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利用辽西走廊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战略,对辽宁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北京什刹海地区形成于辽、金时期,历史上居住过诸多的名人。名人故居是什刹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化、细化了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与利用好它们对于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北京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有关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且是一些定性研究。本文采用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视角对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进行研究,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代表,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未来。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已被广泛认知和认可。故在社会记忆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沧州武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构建流程的梳理,探索总结具有高度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数字记忆保护和开发模式,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强化了保护与开发的对立,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界和博物馆界对生态博物馆的讨论日渐深入,这种新的博物馆理念和类型也被逐渐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遗产类型中。随着国际社会对农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日益重视,作为亚洲第一个引进生态博物馆,同时又是世界农业遗产大国的中国,对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倍加关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生态博物馆无一例外是以传统农业社区为基础的。本文从生态博物馆与农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共同关注、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价值,以及农业社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规划与运行三个方面,对二者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品,纳入和服从于国际贸易体系,表征了世界文化创造的多样性与文化生产的丰富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群体情感与价值的文化标识,表征了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与价值观,使它超出了文化商品的概念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的重要价值,除了能够承担唤起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之外,非质文化遗产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对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提出了其商业开发和原真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殊人才,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对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资源性人才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相关培训,确立评价体系,协调频道频率更好地激发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热情,激励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锤炼业务,确立良性竞争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广电集团现有管理制度,从集团事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如何更好开发利用播音员主持人资源性优势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经济资本相对的“符号资本”和“文化资本”被赋予了较强的经济属性,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吸引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互相争夺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雷欣欣 《大观周刊》2011,(22):150-151
近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隔离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们开始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工作生活环境,渴望“回归大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它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的惬意、美妙和快乐时却忽视了旅游活动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已严重危害到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产业得以生存和长足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不少国家、地区和旅游企业的决策者们将旅游业的发展简单化为数量型增长和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对旅游景区实行粗放式经营,重开发,轻管理,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规划,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强化民族地区政府职能和主:导作用等对策与思路;从而促进民族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勰 《兰台世界》2015,(8):95-96
贵州彝族口碑古籍资源富集,涉及内容广泛,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彝族口碑古籍面临濒危困境,急需及时抢救、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使民族口碑古籍获得新兴的传承方式,绽放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张一囡 《兰台世界》2023,(1):21-23+41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国家档案局印发《“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专项文件,对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划。本文以这两个政策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的政策内容与特点,并对当前政策的完善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本文首先阐述了档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对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此基础上,针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档案保护工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北京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中"空间表征"的概念,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全聚德老店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景观记录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博物馆免费政策的出台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博物馆在定位、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将旅游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渐成为很多博物馆的选择。借鉴已有的研完成果和总结规划实践,提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大博物馆"理念,是对原有博物馆开发模式的一种突破。"大博物馆"理念的核心是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突出博物馆的旅游功能,通过展示范围、展示空间和展示类型等方面的拓展,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为博物馆发展获取更多资金和人力支撑,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规划实践,提出"整体复原"、"空间拓展"与"类型拓展"三种模式,希望为同类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档案馆一直致力于用档案史料为天津发声。2015年,国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一基地三区"作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一基地三区"是指要将天津打造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一定位是新时代赋予天津的使命,也是基于天津深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7.
汪琳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4):50-52,42
保护、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仍不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重视不够,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手段简单。提出了对古籍文献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措施:一是要完善古籍文献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对古籍文献保护、开发与利用应当更多地采用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相关政府部门也在经费资助和政策保障上加大了对二人台的支持力度。继2004年蒙陕晋冀四省区举办二人台大赛以来,二人台协会相继成立.部分高校也设立了二人台艺术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二人台艺术蕴涵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但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相似文献   

20.
慈波  马宏 《中国档案》2021,(4):30-31
浙江嘉兴又称禾城,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明清以来,嘉兴缫丝、织布、酿造、木工、窑业、铁作等手工业因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孕育了一批具有嘉兴特色、水乡特点且影响广泛的老字号企业。近年来,嘉兴市档案馆加大对嘉兴工商业发展史料及嘉兴老字号档案的保护开发力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发成果,使社会各界感受到百年禾商的匠心传承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