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思想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健康弱势群体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应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时筛选、界定、登记、跟踪;整合、协调学校、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施助;拓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争取更多的经济救助渠道;利用社区家庭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论文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以及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等方面阐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可行性,对于弥补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升救助弱势大学生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弱势群体的特点与表现。今天的教育者应当正视目前大学校园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群体,深入考察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傅艺娜 《文教资料》2009,(19):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逐渐增大,在高等院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救助,不仅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中国的高校中基本上都建立起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制度和政策,本文以山东大学为例,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描述与分析山东大学救助模式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疏导调节机制及生命关爱教育救助体系是一项长期工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安排与保障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弱势群体救助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形成起点、过程和结果全面救助的理念;其次,通过制度完善和制度安排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最后,根据不同教育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形成相应的救助机制,采取具体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弱势群体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救助措施三个方面,其中概念界定和影响因素研究基本达成共识,救助措施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单一,理论研究多、实践操作少。未来的研究趋势一方面是扩大研究视角,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实用性,真正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变弱为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学生成才和高校的发展。因此,通过综合救助、全面教育,以及机会创造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使其逐渐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日益突出,成为高校必须正视的问题。保护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利益,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从学校角度出发,开设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绿色通道”;从其个体出发,保持其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0.
公益伦理主张的道德义务,主要指公益主体的道德义务,从根本上来说,它就在于通过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无偿地救助弱势群体。在履行救助弱势群体的道德义务中,公益主体应当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注意救助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一种"到心"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在履行新闻报道职能的过程屡屡发生名誉侵权现象,如何避免名誉侵权成为当前新闻媒体最为头疼的事情。实践中新闻媒体应该注意新闻报道真实、舆论监督正当、当事人同意、消息来源权威、善意批评和公正评论、配合特定机关履行职务等问题,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报道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网互动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主流动作,基于不同模式的报网互动要拓展报媒渠道,实现版面的策划与活动的落地,必须注重传播学理论中的议程设置以及实践中的品牌打造。传媒环境中的都市报报网互动既要规避一定的风险,更要着眼于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新闻媒介功能认识的不确定,根植于新闻传播普适性价值观的缺位。新闻传播的精神资源不能局限于某些个人、利益集团,而应该是全民性的、全社会性的。民族精神是新闻传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资源。把民族精神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资源,有利于对新闻媒介功能的全面认识。民族精神从人群、地理、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性,为新闻传播功能全方位的认识和实现,开拓了视野和道路。民族精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支柱,保证新闻媒介功能实现。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除了物质层面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弘扬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待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更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策划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在新闻界颇为流行。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这篇文章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介本来是普通的社会舆论工具,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传媒从业者形成“工具人格“,阻碍了我国传播业的发展.在“工具人格“时代产生了三个严重后果:传媒性质发生了畸变,彻底丧失了新闻自由,新闻真实性原则遭到践踏.市场经济建立后传媒成为一种产业,新闻媒介获得市场主体地位,从业者也转型为“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6.
新闻公正性原则的基本要义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必然要求。新闻公正性原则是通过媒体和记者平衡各种消息来源和对事件的不同解释所显示出来的中立而体现出来的。虽然新闻公正性是中西方新闻界普遍推崇和追求的原则,但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公正性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公正总是不可避免地被倾向性,即媒体和记者的立场所影响。新闻公正性原则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把它作为一项原则去追求、一个目标去逼近,或者朝着它去努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在推进廉洁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作为资讯中心,掌控廉洁社会建设的话语权;作为监督渠道,成为惩防不公平、缺正义等社会腐败的催化剂;作为舆情载体,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作为文化信使,担当廉洁理念的传道者,其重要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作用,如传播社会公正问题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存在偏差,以及监督效果不理想等,制约了廉洁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着眼发挥新闻媒体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影响,需把握关键,处理好"领导"与"协作"、"引导"与"迎合"、"内容"与"形式"、"关切"与"回应"等关系,积极整合力量、改进方法、完善机制,以更好地借助新闻媒体力量和优势推进廉洁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媒体市场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消费新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新闻消费过程中,受众(消费者)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受众的消费需要、消费选择、消费认同和消费情感四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并以若干都市报营销策划方案为案例,分析新闻消费心理在媒体营销策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动是新闻网站的竞争优势所在,新闻网站需要综合利用网络互动的各种手段,提高互动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借鉴传统新闻媒体的成功做法,与其他新闻传播手段结合起来。此外还应注意培养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提高其利用网络互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作为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的新兴媒体,近年来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获得网络新闻带来最新资讯的时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虚假的新闻资讯.这种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都是媒体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的结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应对策略对网络新闻的监管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