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外阅读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提高语文读写能力有密切关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进一步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培养钻研精神。坚持课外阅读是把语文学习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罗云香 《教育现代化》2006,(10):107-107
语文学习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目的,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仅凭课堂上几节语文课的教学,还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只有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运用,也就是开展课外活动,才能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培养是完全不够的。还要走出课堂,依托社会,开展实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熊永平 《青海教育》2014,(11):18-18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空间,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只有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才能使学生接受语文,喜欢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8.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如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课堂富有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下面笔者淡淡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角色定位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吉林教育》2006,(9):52-52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一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我想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问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再加上“大读写”理念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语文。因此,我们应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语文教学,即以课堂为主渠道,用课堂来辐射和带动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程玫 《云南教育》2007,(10S):11-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课堂是教师的,阅读也是教师的,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未能有效地参与阅读的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的全过程。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仍存在着虚假的成分(形式主义多,表面上热热闹闹),肤浅的认识(在课文的表层徘徊,没有深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一些技能,更是教师和学生展示生命价值的场所,能使语文教学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令教学展示其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工程”实验的开展,我们在改革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的同时,尝试着开辟了第三课堂———自然、社会大课堂,让学生走出校门,拥抱自然,体察社会,品味鸟语花香、人生世态,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一、读社会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我们改变语文课仅为校内教学活动的模式,组织学生走进农家,投身大自然,亲身去领略社会这本卷帙浩繁的无字大书的风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之初,我们确定宗旨,明确方向,全体语文教师集思广益,拟定了十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万里蔚 《广西教育》2013,(29):33-33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效益低,教师与学生在大投人中无法收获正比的效益。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目标单一化、途径无效化、过程虚无化的问题,由此提出语文教学应实现目标综合化,促使社会之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实践化,促发内容形式的高度融合;实现过程主体化,促进课堂版块的简约高效,以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学生仅靠在课堂教学中获取内容有限的语文信息、训练方式有限的语文技能,不可能形成灵活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向课堂要质量的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有效拓宽教学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我们要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职语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基点,锻造语文技能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进专业认识,强化专业能力。本文以幼师专业为例,探寻中职语文与专业的契合点,旨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