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应该打开学生自我的内心世界,师生心灵到达碰撞,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精神,实现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本质,教师首先应依据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思,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鸣”。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后,教师要适时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情勃发中发展言语能力。情,语文课堂之“魂”,依附语言文字承载;言,语文教学之“托”,凭借情思而鲜活。教学应使两者互为一体、和谐共振,以彰显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的根本宗旨和语文课堂改革新理念出发,构建一种以朗读感悟为主线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读中释疑,读中悟出感情,读中自悟自得,与文本作者共振、共鸣,让文本"活"于"心中",感受到朗读感悟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堂有效的课堂实质上就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课堂,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设问而精彩纷呈,有效设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能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美、体验美并引导学生用最原生态的感官体验的方式直观地领略文本的美。在这样一个感官体验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画面,还原文本情景,营造了一种“情感共振”,达到融“我”入景的艺术境界,达到主客观的沟通与默契,从而实现较好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7.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寻生活足迹生活体验,是指个人的经历、阅历,所涉世事的体会、认识和感想。学生的生活体验是理解文本的仓库。…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关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一个能激励学生思考、探索、想象、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到此止步”的“句号”。在此,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切身体会,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运用“省略号”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一、自我揣摩,触发情感共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在课尾巧妙地设置情感悬念以弹拨学生情感之弦,触发情感共鸣,使之情动于衷。如教完《泊船瓜州》后,教师趁学生沉浸在王安石望月思乡的绵绵愁绪中,饱含深情地吟诵起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生机盎然。一堂课下来,如果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虽然形式生动是好的,但是不能浮夸、炫目,无论语文教学形式有多么新,它的灵魂应该是不变的,追求的应是求真、务实、灵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童话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时做到既“入境”又“处境”,引导学生与童话中的人物产生心灵共鸣,品味童话之美,以此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走进文本,复活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并由此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走进文本”,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再现与升华,以适应现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始终存在着无奈和尴尬。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固然是语文学科的责任,但是,这些尚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语文教学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关怀人生,提升心境。唤醒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丰富他们的智慧,提升审美的眼界才是语文课堂的追求。提升心境的追求,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创设诗意濡染心灵,这应成为语文课堂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都离不开“悟”。读悟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燕 《学语文》2008,(6):50-50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贴近生活”,关键在于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首先,构建语文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本所选范文体现了或历史或虚构的生活画卷,总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相类似的影子,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领悟,既而进入一个美妙的共通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的“张力”存在于文本内部,体现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表现在由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引导下课堂所呈现的状态上。因此,教师可从教材文本中发现和彰显“张力”,从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互动关系上认识“张力”,从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状态上把握“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诵读让学生发现音韵美,依托课堂让学生欣赏美,联系文本让学生创造美。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与对话中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进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提炼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与美相伴,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追寻语言美的快乐天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那些所谓“先锋”的语文教学将解释学和文本解读理论植入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任意发挥、无限联想的随意解读。这种做法违背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忘记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能力。因此,新时期语文单篇课文阅读程序研究应该得到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标》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本篇论文中,我就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我得不成熟的看法。在体验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如何做到引导学生去体验呢?①我们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情景,理解文本。②我们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引导学生在再现于创作中体验,感悟文本。③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中体验,与文本对话。④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验,感受文本。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充满兴趣,发展能力,张扬个性,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即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引水”之人而非“给水”之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好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人认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并上好生物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发展智慧,科学也才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