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小林 《湖南教育》2002,(22):39-39
一位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学生在学完分数除法法则后问教师:“分数除法能不能像分数乘法法则那样计算,也就是分子与分子相除,分母与分母相除。”教师听后笑了笑:“天方夜谭吧,不能。只能运用分数除法法则运算,乘以除数的倒数。”这个学生就没说什么了。事后,这位教师自己又按学生所讲的“法则”做了几道分数除法题,果真发现学生讲的是对的。于是,教师第二天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学生,并向全班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听后笔者深思,从学生的发问到教师的否定,再到教师的肯定,可以窥见我们教学的疏漏。教师虽然表扬了这位学生,似乎保…  相似文献   

2.
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分数除以分数”的研究课。在简单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后,该教师出示了“9/16-3/4”让学生思考:对于分数除以分数,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想法验证你的猜想,并把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交流。看来,这位教师不仅想引发学生的联想,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而且还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3.
爱心工程     
考试的分数直接“殃及”着教师的“饭碗”;“问题学生”让老师直“掉头发”:不时就“捐献”的微薄工资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温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为压力。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对学生的无情、对生活的乏味自在情理之中,不用辩说。  相似文献   

4.
钱建国 《江苏教育》2000,(11):41-41
一位教师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发给每位学生20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题目,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叫学生停笔,然后,检查、交流作业完成情况,最后,以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作为结束。  相似文献   

5.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分数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经历情感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即使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分数的意义,但是学到后面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总觉得困难,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好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认识单…  相似文献   

7.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探索语文教学方法,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偏”处入手,着意论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激发学生、特别是双差生的语文积极性,发挥分数的调节作用,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痴迷”于教师等方面介绍几种语文教学中的“偏方”,与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彭绍祥 《湖南教育》2002,(13):42-42
分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探讨了“导—看—议”三段式教学方法,收到了学习时间少,受益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导—看—议”三段式教学方法的程序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放教学录像辅助学生学,组织专题研究讨论帮助学生学。“导”,指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关于分数这一章的教学要求,指出全章自学思考题。自学思考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着重解决: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应用题三大问题。同…  相似文献   

10.
刘国芹 《辽宁教育》2006,(1):109-111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敷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清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们。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可以画各式各样的图形表示。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其中1/2在多种表示方式中最有厶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一个苹果图、一张正方形纸、10根小棒、8枚棋子等展开具体活动,实际感知。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分数,从这些不同分数的产生中再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提到对学生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可以说,“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而这种情况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这一理念所追求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宗旨与方向,也就是说评价应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更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激励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初,我有机会在杭州听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节课的重点是沟通整数和分数的联系,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多个物体的平均分概括出单位“1”,借助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两种单位“1”的不同。而相同的分数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凸显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师生之间富有活力的、生动真切的课堂互动,让我感到兴奋,甚至激动,从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多好的学生!多好的教师呀!”“多么富有时代气息!”这种教师真切而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的教学情境,我认为才是教与学的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传统的方法是教师给出几个分数,学生用笔算发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如果要想采集大量的观察“样本”,学生必然会在大量的计算中感到很累且枯燥乏味,从而局限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运用计算器,先让学生从2,3,5,7……这些质数中任选几个,用它们的乘积作为分母,写出一些最简分数。学生写出了,,,,这些分数。教师再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类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等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学程,即分母…  相似文献   

14.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思维陈旧的现象,好多教师在自我角色认识上还没有积极转变观念,依旧把自己看作是“家长”、“保姆”,认为:1.教师班级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2.追求分数与考试及格率,对学生的教育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其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招生和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念和能力并不理想。最近,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不经常说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和分数,77.8%的教师认为评价就是学生之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着“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方式传统、评…  相似文献   

16.
“减负”问题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要为学生“减负”必须处理好两个相应的关系。 一、“减负”既要给教师“松绑”,又要给教师“加压” 教育部十分重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颁布了“减负”的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定。这对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推进教育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仍旧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出名次。也有个别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把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晋升、年度业绩考核、年终评优挂钩,与教师的聘…  相似文献   

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相对忽略了分数的认读和书写,以至于学生写分数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甚至到高年级或中学),学生书写分数时经常“颠三倒四”——书写顺序极不规范。为了不让这种“失败”的教学再次重蹈覆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授前的铺垫性准备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新知识展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做到“铺”在关键上,“垫”在要害处,着力突出“精”.体现“趣”,诱发“疑”。如教学“分数化小数”这一知识点时,先出示一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让学生化成小数,接着老师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能最快化成小数。这时学生难住了,教师却很快地填出了结果。“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诱导学生生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生物学习中“弱势群体”的存在,这类学生对生物学习毫无兴趣,分数极低,基本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对这类学生先“望而生畏”,后“知难而退”,最终使这些学生不得不退出生物学习的舞台.从一个年级段来看,这类学生不占少数,影响整体成绩,应该引起生物教师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生对解答分数应用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审题程序混乱,操作意识不强,观察、概括能力较弱。因此,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习惯、技能,重视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重视“关键句”训练,领悟解题规律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应用题不一样。在分数应用题中,抽象的“关键句”分析是理清数量关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也就是确定标准量,然后再分析相比较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单位“1”已知、未知的情况确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