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9):139-140
感恩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重要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开始在各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初中历史课堂为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感恩教育的渗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心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更.是中学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通过:①练就健康的心理素养,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②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③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④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等多种方式加以渗透,就可以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形成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阶段。课程实施直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品德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占人有“品德如玉”之说,如果把学生的品德比作一块天然的玉石,那么,笔者认为.教师在雕琢这块玉时应经历如下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即传授知识、培养智力、实施德育.德育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课堂教学也是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高水平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中学生高尚品德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大龙 《学周刊C版》2021,(15):111-112
新课改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育人精神,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教材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合理利用多媒体,全面激发学生情感;利用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时政热点,引发学生共鸣;开展德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德育的阵地,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理想,会思考、会学习,有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社会情感和行为品质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组织探究互动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落实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介绍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它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遵循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一名优秀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针对目前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何把中学生的诚信培养成为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给本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研究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也就成了本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把中学生诚信教育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史以载德”,历史自古以来被人称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9.
肖灿银 《今日教育》2005,(12):42-42
笔者以为,心理学教育应该向中学课堂渗透,让中学生学点心理学,有根多益处:苗先,有利于学生认识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从而能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自觉地按照心理发展规律来培养自己的性格,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少碰不少钉子。其次,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告诉学生按照艾宾浩斯遗忘率曲线揭示的规律去安排复习的密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中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特点的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笔从品德心理的角度,对云南省不同地区934名普高生、职高生进行了道德价值观现状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内容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工作与学习、进取与保守、人格特质、道德生活目标等有关道德价值现的主要成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当代中学生道德价值观表现的众多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郭树发 《班主任》2001,(2):11-11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友谊”需求。然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交友方式,构成了班级中不同的“交际群体”,它不仅在学生的心理发育中产生着不同影响,而且在学生的品德、学习等方面也产生着积极或消极作用。因此,指导中学生正确择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消除中学生在交友中的不良倾向等问题,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完善,所以必须要重视小学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品德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文章分析了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渗透,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及社会责任感,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完善,所以必须要重视小学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品德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文章分析了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渗透,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及社会责任感,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4.
钟琳 《教师》2016,(6):29
好的品德修养,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它可以使人生的道路变得顺畅、通达,可以为人生增光添彩。俗话说:"播种习性,收获行为。"小学品德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5.
魏新程 《考试周刊》2011,(93):138-13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要求,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本文从利用和发掘现行历史教材资源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道德品质出发,证明历史教学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心理反映,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品德的修炼、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和开发青少年学生智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种在这土壤上。”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情感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也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发挥教师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间的交往、接触,就不存在教师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施、运作的基本媒介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育性交往关系。在以前的品德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学生对所学内容只能唯唯诺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内容和倾向起绝对的支配作用,教师是以道德权威者角色出现的。这既不相融于主体教育思想,也不符合目标教学的“三为主”原则。新的品德教学目标要完成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宇 《新教师》2021,(3):82-83
“体验”是指人们以切身的实践和感知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而“体验式学习”则是将体验和学习相互融通,让学生在实践经历中认知、明理和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日常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的基础,致力于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将体验模式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德,继而将这种品德外化为其为人处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卫红云 《生物学教学》2004,29(12):52-53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不仅成为一个“科学人”,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人”,即完整的、全面的人。生物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人文教育有许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作为中学基础课之一的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深刻的影响,可以清楚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他们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和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