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表现,欺凌与非欺凌情境下旁观者助人行为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合适的、可行性强的理论模型作为助人行为的干预依据。以旁观者干预模型和亲社会行为模型为基础,结合期望理论和动机圈理论,建构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阶段动机模型”。该模型从外部环境、认知过程和个性因素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动机分为效价动机、效能动机、期望动机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利用该模型设计的旁观者助人行为干预体系在北京市一所小学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心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242-243
本文首先阐释了助人行为的内涵,然后从助人行为的决策理论的视角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接着分析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四个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对象客观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提出了对助人行为培养的三个切入点——培养移情能力、以情境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助人行为;通过正确引导从众心理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培养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3.
4.
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表现之一,目前对其培养缺乏科学和系统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发展共情能力、强化行为技能,使他们真正学会如何去实施自己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5.
6.
邹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9):78-80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行为能让人产生与被帮助者“感同身受”的快乐,体验到“自我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更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队中有效合作,也更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家长以身作则,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的助人行为。助人行为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让孩子更快乐,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3)
为探讨自恋人格、心理距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本项目采用《NPI自恋人格量表》,对筛选出的112名(高、低自恋人格被试各56人)在校学生进行了E-prime电脑操作实验。使被试分别在中性、正性、负性的实验条件下,对七点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是否愿意提供助人行为进行判断。通过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恋人格特质与助人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距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助人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探讨现场的榜样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助人行为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观察法,设置4个相似情境来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助人行为情况。结果发现,在有榜样行为的前提下能够激发更多的助人行为,而紧急的情境更能加深助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王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56-57
本实验采用2(良好环境/不良环境)?2(男/女)被试间设计,研究了不同环境整体情况即良好程度对于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环境良好度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差异边缘显著,性别和环境良好度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是在旁观者情境和时间压力情境中环境良好程度对被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良好环境下旁观者情境中的被试和不良环境下时间压力情境中的被试更愿意去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各两个班共10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中班和大班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将幼儿置于无冲突和有冲突两种情境下,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前无冲突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冲突情境;在无冲突情境下,中大班助人行为差异显著;在冲突情境下,中大班无显著差异.移情训练后,无论是在无冲突情境下还是在冲突情境下,实验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幼儿在冲突情境下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无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助人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针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助人行为的研究项目,仍然十分缺乏。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实验的方法,抽取上海市两所辅读学校6至15岁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为被试,将其按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为三组,每组25人,研究学龄期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学龄期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助人行为的表现不存在性别差异;低年级与中年级、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助人行为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平均得分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5,(11)
对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促进研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流动儿童和他人形成更好的良性社会关系。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中。因此,对流动儿童实施助人行为的促进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更有必要对基于CIIM理论模型进行深一层次的归纳总结,进而找到能够检验理论和应用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对助人行为产生的诸多原因进行分析,从认知和奖赏两个角度,论证了价值取向是助人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