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正兴 《山东教育》2004,(35):12-13
《语文课程标准》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的“多元”思想十分引人注目,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以这样的理念来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悖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依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2.
多元解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完善。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存在着“放任自由”、“多元无界”的误阅读现象。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应该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坚持非预设性的解读,做到“多元有界”,使“多元解读”这一教学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保持应有的张力。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思考把阅读还原于阅读本身,把阅读当作学生生活的必需,这样,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阅读理解应特别注意多元,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是多主体的心灵沟通,也是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心灵共鸣的过程。实施预设、固定、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阅读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使阅读教学趋于低效。后现代主义以多样性、差异性、多元化为表征,强调文本解读的差异性,尊重学生阅读知识的生成特点、情感体验的多元性、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从而建构了阅读教学的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章产生不同感受和体验。语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自主阅读所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不珍视学生阅读实践中的个性化行为。一篇章,划分段落层次老师讲定了,人物形象老师分析定了……这样,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阅读实践主体意识活动。老师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李嫚嫚 《现代语文》2006,(10):75-76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语教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广泛引进了现代阅读理论和教学理论,如接受美学,体验美学,对话理论和主体理论等。在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中掀起了多元化解读的热潮。作为语教育工作,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热潮进行冷静的反思。我们先来看下面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有独到的见解”,《语课程标准》崭新的理念,让广大一线教师逐渐明白了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参、教案,以及教师对本的理解不再是惟一正确合理的标准答案。学生因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视角,对本进行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新解读。尊重具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思考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阅读观与阅读教学观,都受到当代诠释学发展的影响。梳理诠释学发展路径,有助于理解新课程阅读及阅读教学观,从而推动新课程阅读教学健康发展。新课程阅读教学在挣脱传统阅读教学“确定性”的枷锁之后,同时需要对无边疆的多元解读,即“过度解读”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  相似文献   

11.
也谈“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所谓多元解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识水准、阅读目的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遵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多元解读无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对话与理解,重视差异与多元化,注重培养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使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引起高职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指导下,提出了高职教师要想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实现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后现代转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4.
语教学阅读是教师和学生与阅读材料(包括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语教学阅读的着重点在于主流解读,不宜盲目从事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应以主流解读为支撑。因为阅读有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16.
米红 《英语教师》2023,(4):142-144+158
简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多元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提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全面化、深层次对文本解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指出教师在多元文本解读时可以从六个侧重点展开,即语言知识、阅读文本体裁和语篇结构、阅读文本内容信息、阅读方法技巧、思维能力、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日语阅读”的教学形式多为教师“保姆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对阅读的理解仅限于语言文字的表层结构上,难以参悟到深层含义,不能把握语言信息的精妙之处.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缓慢,阅读教学成效甚微.从事日语阅读教学的教师应在解读“阅读”和“阅读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设定日语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夯实专业基本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制定阅读策略等四个途径,促进学生日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文艺理论被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文本解读多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随即又出现剑走偏锋的尴尬:阅读教学中出现学生脱离文本限制、任意解读文本的“误读”倾向,学生目无全牛,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断章取义。以今律古,甚至曲解全篇。如愚公移山之举不知变通,愚公挖山不止,破坏生态平衡;《背影》中“父亲”形象邋遢,违反交通规则不说,对儿子照顾过于细微,不利于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学生结合当下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读出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但批判他沉溺于饮酒赏菊看落日。消极遁世太颓废等等。面对学生这种超越文本界限、主观臆断的“创造性解读”,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盲目鼓励这种打着创新幌子的误读,认为这是学生个人体验对文本作出的别出心裁的感悟,属于多元解读。但是,这种误读真的属于多元中的“元”吗?到底什么是多元解读,对文本的诠释有无一元解读?如果有的话,多元解读和一元解读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的热火朝天中进行一下冷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辉 《考试周刊》2014,(74):39-40
<正>语文阅读过程是学生内心感悟与体验的过程。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为阅读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较浅,对文本的理解存在主观的差异,解读文本时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实践证明,开展多元化解读文本活动是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多元化解读平台要实现多元化解读文本,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