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营销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中,对强化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把区域营销提升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来;加强区域特色品牌建设,加强对区域特色产业培育,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资源,树立区域营销品牌意识;建立区域营销经济共同发展协调战略;完善区域人才战略营销.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发展战略的选择应以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为原则.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采取追赶型发展战略,以传统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作为自己发展的追赶标杆.这种战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实施差异化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 《考试周刊》2010,(17):200-200
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关系,表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成功的一个关键战略.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和区域经济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中国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内部业已产生启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背景下,如何确立符合福建发展实际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空间,才能在竞争中发挥白己的优势,寻求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育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凸昱专业设置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引领实践教学水平特色;加强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特色战略方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竞争环境中,为赢得竞争优势,以求生存和发展,大学必须重视大学竞争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文章分析了大学面临的竞争力量和发展态势,提出了大学竞争的特色战略,并在特色战略方向划分的基础上对如何选择特色方向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教育》2006,(7):58-59
中国电信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一些公司在追寻新的机会时试图从他们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组合中获取最大价值;另一些公司试图将在建立集中优势和创造强劲增长方面的初步成功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这两类公司都发现,为了在今天激烈动荡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司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信行业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办学特色:地方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发展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是高校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获得长足发展,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发展空间,就必须科学定位和思考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确立和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文章在分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特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战略的指导.特别是在进入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模式已由过去的企业间竞争逐步演变成为商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必须成为某一个或某一些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从自身的发展与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出发,全面考虑企业的竞争战略问题,否则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很容易被淹没在商业生态系统间竞争的洪流中.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唐山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钢铁产业集群,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推动唐山地区钢铁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正确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的另类思考——经济、法律和法治的深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往往是排斥民主与法治的.商品经济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商品经济愈是发达,其民主与法治化程度愈高.国有企业更多地依赖于计划经济,而不适应于市场经济.我国为了实现民主与法治化社会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退出大量竞争性领域的产业,乃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以增强集聚效应,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是现阶段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整合的内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整合的必要性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整合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体育经济如今更多地是一种道德经济而非法制经济,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和法律约束难以完全控制其中的不良行为。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伦理成为研究体育经济的一个新角度。经济伦理关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以及在追求理性的经济伦理策略时所使用的伦理参考。只有实现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的统一,体育经济才能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经济     
教育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经济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经济,是教育与经济的一体化,经济教育化和教育经济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将最终融合成教育经济,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发展高等教育,开扩高教与经济结合的思路,促进高教产业化,从而建立教育,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缓解资源压力、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主要途径为:高效利用土地,防止耕地流失和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秸秆、粪污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和趋势,政府必须做好宣传、规划和协调工作,并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法律制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人们断定,在21世纪,亚太将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包括美、日、欧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谋略各有不同,但各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亚太。于是,更加剧了有限市场上的无情竞争,地处亚太、经济正快速增长的中国,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此提出中国的两栖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循环农业是提高梧州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全面分析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存在问题,根据梧州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国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梧州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论转型期高等学校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正逐步成为第三部门组织。高等学校在应对国内外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上,竞争的态势已开始形成。要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研究竞争规律、掌握竞争技巧、制定竞争战略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林深 《培训与研究》2010,(11):80-8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人类跨世纪的共同行动纲领,而知识经济则是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探讨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current state, and emerging trends in transfer of training. Transfer of training can be denned as, ensuring full application of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the workplace. Typically, past training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ensuring learning by trainees, and not on supporting the transfer of that learning to performance on the job. Today's organizations recognize effective workforce performance as a strategic asset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economy but face problems in attaining high performanc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shows that key stakeholders (managers, trainers, trainees, and others) must be closely involved in all phases of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and oth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fforts,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effective workforce performance. However, both managers and human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s frequently overlook the need to gain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to support full transfer of new skills to the job. A successful program in a government agenc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ransfer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illustrate the collaboration of stakeholders which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high levels of transfer of skills to the work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