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异化是人类生存状态中的一种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异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被异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克莱恩在其早期创作的几部小说中揭示了人被异化的尴尬处境。但在其后期小说中,克莱思却转向刻画人类为反异化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从揭示异化到反异化的主题嬗变,折射出斯蒂芬·克莱恩从自然主义向人文主义的思想转型。  相似文献   

2.
异化现象伴随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而产生。卢梭第一次赋予了异化概念以新的对抗性含义,把异化概念引入社会生活范畴,深刻地揭露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长期以来,卢梭的反理性、反科学艺术、反代议制被看作是对追求“理性”与“进步”的启蒙时代的叛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叛逆,其试图重建的无异化的契约社会也一直成为人们对其思想褒贬的焦点,而这恰恰是卢梭反异化批判意识的深刻体现,亦是卢梭作为思想家的批判价值所在。卢梭的反异化观,是他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站在社会下层立场,反观人类社会而具有的独到眼光,是为人类思想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通过塑造霍尔顿这一反英雄但甚似英雄的文学形象,解构了启蒙时代以来崇尚人本、崇尚物质和理性的宏大叙述,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拯救现代文明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作家吴宝星《如果梦太远》中的主人公光蒙具有"反英雄"的特性。他的形象具有多重性,他是一个颠覆文化、背离社会的反传统形象,他具有行为荒谬、内心分裂的矛盾形象,同时也是一个保持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独立形象。这种特性的形成与战后新加坡社会的巨变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在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对男主人公安玑·克莱的描写既有现实主义冷静的批判,又散发出浓烈的现代主义气息。这一气息就是异化。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安玑·克莱与传统宗教思想的异化,以及由此造成他与女主人公苔丝的异化和与自我之间的异化,从而深刻展现了《德伯家的苔丝》的现代主义主题——西方工业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并穷其一生精力要发现"人身上的人"。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在表现人的主题时所体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越来越离不开技术。人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促使技术异化的加剧,物本主义和人的异化是技术异化的本源。竞技体育中人的道德伦理、主体地位、公平竞争的丧失,引起人们对竞技体育中人性的种种困惑。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符合社会文化需求是竞技体育人性回归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安部公房(1924—199])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大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巧妙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溶哲学意识与艺术思考于一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状况、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异化”现象,为战后日本文学增添了清新、奇异的色彩,“对日本现实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小说人物实质上经历了三种类型转变英雄、普通人、反英雄。从建国起到文革止这一期间的作品主要写英雄,文革的收场,同时也在文学上宣告了英雄时代的终结。之后,大量普通人形象崛起,不写人的崇高性,写人的平庸世俗、写人的普通而正常的人性。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北京,出现了呈现另一种独特风格的小说,它们用反讽手法着力塑造当今城市的“边缘人”——一批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放荡不羁、懦弱的反英雄形象。每一种人物类型都是特定的时空环境与人们特殊心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人道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人人之道。人道构成所追求者乃自由,因而,自由构成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以此为参照,异化的本质呈现就是消灭人的自由,所以,异化是最根本的不人道。而根本的异化,就是专制,专制是人道、平等、公正的天敌。消灭异化的前提,是消灭专制,消灭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人人平等的经济权利和财产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身体人类学入手,探讨近代国民体质文化规训。经过以西方为镜的身体寻认,社会精英以"病夫"为话语转化为改造国民体质的权力,随之展开以体育教育和摈弃陋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质规训,取得明显效果,对近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体质文化规训任务没有完成,又叠加伴随现代化而来的身体异化等问题,体质文化规训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竞技运动中的竞争与异化原因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竞技运动中的异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竞技运动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少学者认为竞技运动文化中的竞争性是产生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主张取消竞技运动中的竞争性。通过对竟争本质的探讨,从文化和社会2个视角来说明竞技运动文化中不存在竞争,并且竞技运动中的竞争也不是产生异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媒介的权力及其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权力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基础和隐性的社会控制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媒介生态及其同其他社会权力的矛盾运动,构成媒介权力异化的前提。对媒介权力的异化形态和发生机制的分析表明,在媒介与权力的博弈中,媒介权力主体的失控是导致媒介权力异化的根本原因。从制度层面加强宪政建设,优化社会控制,是防范和减少媒介权力异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8.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采用心理分析创作是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其小说能自觉地以情欲、非理性、潜意识来刻画人物、阐释人性。被视为张爱玲心理分析代表作的《金锁记》则将性压抑带来的变态和破坏性推向了极致。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异化内因在于其情欲、金钱欲逐步抗争、异化,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全面剥落,可细析为情欲的异化、金钱欲的异化、人性的全面异化过程,映衬出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中女人生存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