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俊松 《科技文萃》2005,(4):141-142
对于人类来说,男性变女性、女性变男性,的确是不多见的新鲜事.然而在生物界中,这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性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雌雄性别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引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性状上。在植物界 ,雌雄性别差异不像动物那样明显 ,雌株和雄株的差异多表现在花器上 ,有些低等生物雌雄性仅表现在生理差异上 ,而在外形上却完全相同。因此 ,性别现象是一类很复杂的现象。1 性别决定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而言。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物 ,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1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 ,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 ,它们的性…  相似文献   

3.
奥妙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 ,而生物界最普遍、最引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就是雌雄性别。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生理结构上。在植物界 ,雌雄性别的差异不像动物那样明显 ,雌株和雄株的差异多表现在花的结构上。有些低等生物雌雄性仅表现在生理差异上 ,而在外形上却完全相同。下面 ,我们就来看其中最奇妙的几例 :海生蠕虫后 的雌虫大 ,口吻长 ,雄虫很小。这种虫的性别决定很偶然 ,成熟的后 在海里产卵 ,卵发育出的幼虫不具性别。等幼虫落到海底将发育成雌虫 ,落到雌虫…  相似文献   

4.
<正> 在观察家鸽的生活习性过程中,常可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家鸽营一雄一雌生活,当其发育至性器官成熟,就必须对它们进行人工配对或让其自然配对,这是养鸽爱好者和生物工作者共知的。然而当其1棚鸽群在达到一定群势而雌雄个体比例暂时失调时,则可能产生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奇特现象。 这就是有趣的双雌家鸽在暂时失配的情况下产生“同性恋”现象,也就是双雌个体暂时的配对形式。因双雌个体会组成临时性小家庭,营“夫妻”生活。这与雌雄个体鸽共营生活相雷同,同样产生亲喙、交配、筑巢、产  相似文献   

5.
白娟 《生物学教学》2001,26(11):45-46
1 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知识的系统性 ,内在联系性 ,学生在知识结构内化的过程中往生形成模式 ,即思维定势 ,它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 ,但也能造成一种局限性 ,束缚思维的发散 ,影响学生分析、判断的准确性而造成“僵题”或判断失误现象。例如 :有一株雌株异体株的草本植物 ,属XY型性别决定 ,但雌株是性杂合体 ,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控制的 ,某地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的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 ,则应选择 :①表现型为的植株做母本 ,其基因型为。表现型为的植株…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些科学家发现,鲑鱼会自动改变性别,由雄变雌。 美国鱼类繁殖专家詹姆斯·纳格拉发现,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段产卵的大量雌鲑鱼,绝大多数是从雄鲑鱼变性而成的。 纳格拉对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汉福德河段的50条雄鲑鱼和50条雌鲑鱼进行了化验分析。50条雄鱼体内均带有Y染色体,但50条雌鲑鱼中80%也带有雄鱼才拥有的Y染色体。纳格拉对华盛顿州、爱达荷州的两个养鱼场的鲑鱼也进行了化验分析,但却没有发现雌鱼拥有Y染色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性别是在性型结构和性基因数量的双重作用下由 ,有效数量大的X基因或Y基因决定性别 .各种性型的X基因与Y基因的有效数量的比率———性指数X/Y和Y/X :为 1.0时 ,发育为中性人 ;为 2 .0时 ,发良为正常女性和正常男性 ;为 3.0时 ,发育为超雌女性和超雄男性 .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听说过关于动物外激素的故事,比如,一只雌性飞蛾所释放的性外激素会吸引几千米外的雄飞蛾闻“风”而至。那么,人类身上是不是也有外激素呢?19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女性腋下的分泌物可以调控女性的排卵周期,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大学里同宿舍的女同学或亲密女友的月经周期会逐渐同步。那么,男性会不会分泌类似的外激素呢?另一个研究小组将男性腋下的分泌物浓缩后,让一些女性志愿者随身携带至少6个小时。结果发现这些女性体内促黄体素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她们会感到心情放松和愉快。这表明人类也可以通过外激素调…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中的动物,也像人类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谱奏着和谐、优美的生命进行曲。 第一部曲:恋爱 雌雄动物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方式,千奇百怪,绚 丽多彩。 赠送礼物一般鸟类以唱“情歌”的方式来表示爱慕,但 也有以赠物示爱的。雄海鸥表示对雌海鸥的爱恋时,总是衔着 一枚贝壳。欧洲的雄性白头翁归巢时,则带一枝花回来,向守 巢的伴侣表示爱恋。  相似文献   

10.
谈性别决定     
一、性别的决定雌雄性别是生物的一个特别明显的性状,动物尤其是这样.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雄杂合型,即XY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的是XX;果蝇、鼠、牛、羊等高等动物和人类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类是雌杂合型,即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ZW,家蚕、鸟类、蛾类、蝶类等属于这一类型.动物的性别决定除上述两种类型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即取决于染色体的倍数性,即与是否受精有关.如蜜蜂、蚂蚁等正常受精卵发育的二倍体为雌性,而由孤雌生殖发育的单倍体则为雄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连锁与交换规律的教学中 ,学生们常对以下一个现象疑惑不解 ,即在果蝇中 ,以具有能够真实遗传的两对性状的雌雄亲本杂交 ,再以F1中的雄果蝇 (BbVv)与隐性纯合的雌亲本 (bbvv)测交 ,其测交后代只有两种亲本的表现型 ,这属于完全连锁 ;假若以F1中的雌果蝇 (BbVv)与隐性纯合的雄亲本 (bbvv)测交 ,则有四种表现型 ,而且亲组合明显地多于重组合 ,这属于不完全连锁。雌雄的连锁不同 ,典型的例子除果蝇外 ,还有家蚕的遗传也是如此 ,不过它与果蝇正好相反 ,它在雌体表现为完全连锁 ,在雄体表现为不完全连锁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化之所以不称妇女文化,是因为其建立在女性性别基础上,标示着这一文化与女性自然属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用性作基点来考察人类历史,可以打开围绕女性的“性”而形成的奇特文化扇面,了解女性文化实则是女权丧失、女性受压制的文化,透视出男性主宰的社会根源。女性的“性”不可改变但命运要变。  相似文献   

13.
一在常态下, 哺乳动物是没有变性的可能的。然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有不少种类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生“性逆转”,即雌变雄,雄变雌。在鱼类中,性逆转最典型的要数黄鳝了。据动物学家研究,黄鳝从受精卵孵化成幼蟮,到长成成鳝,都是属于雌性,而且都能够产卵。然而,  相似文献   

14.
客赣方言"名词+雌/雄语素"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语素 雌/雄语素”却不构成表雌雄性别的名词,这一现象在客赣方言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些雌雄语素本来自于指人的名词,有实词意义,与名词语素组合为新词后,起初仍保留实词意义,后来逐渐虚化为标志性语素了。这类词语从一开始并不表示雌雄,但是命名之初,雌雄语素的选择体现了人们把性别意识迁移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李玉春 《科学教育》2006,12(5):46-46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双亲都要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雌、雄配子(卵细胞和精子):纯合子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雌或雄配子(如aabb产生ab1种类型配子),杂合子通过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多种配子(如AaBb产生AB、Ab、aB、ab4种类型配子);而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子一代),其基因型就是雌雄配子的基因总和。利用上述原理,可通过配子去除法逆推亲本基因型。例1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  相似文献   

16.
鸟类世界中的占90%以上的绝大多数种类的婚配都是"一夫一妻"制,也有大约2%的种类过着"一夫多妻"制的父系群聚生活,但还有0.4%左右的种类为罕见的"一妻多夫"制.在一雌多雄制鸟类中,性选择主要是对雌乌起作用,而不是对雄乌,因为在这些鸟类中生殖成功率主要决定于雌乌,而性选择则有利于提高雌鸟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种类繁多的昆虫,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飞翔,各走东西,但是它们并非互不通讯。一旦“婚期”将至,即能用各自的方式发出求偶信号,使雌雄相会。昆虫交流沟通信息的方式因虫而异,例如,光、声及发放化学物质,真是各有千秋。人们可以模拟昆虫的这些“语言”信息用来指挥昆虫的行动,达到诱捕灭虫的目的。一、光诱捕人们熟知的萤火虫就是以发出荧光作为求偶的信号,在它的交配期内,每当夏夜雄虫低空飞行,时而发出荧光召唤雌虫,雌虫发现后,也发出短暂的闪光,使雄虫循光而来,直至雌雄相会;虽然大多数昆虫并不发光,但它们都有强烈的趋光性,成虫更为明显,雌雄…  相似文献   

18.
雌雄互变蛙兔成灾薛玉海生物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把20条生长在红海中的红绸鱼养在海水玻璃缸里,其中只有一条是雄鱼,其余的都是雌鱼,它们就这样“一夫多妻”地过着相安无事又美满平静的生活。当把这条雄鱼取走以后,那些雌鱼就共同推举一条身体最强壮的雌鱼变为...  相似文献   

19.
阳宗 《甘肃教育》2013,(22):16-17
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是人类的一种正常需要。在由男性与女性构成的社会群体中,异性之间的接触、交往是不可避免且必需的。对学生早恋问题予以关注.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却不能过度敏感,妄图以阻碍学生之间的接触来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可以说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20.
一、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理解。 (1)雌、雄异体生物才有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