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老鼠扫雷     
纳尔逊和关塔那摩充满了干劲儿。它们正沿着绳子走向工作场地。纳尔逊和关塔那摩是两只大田鼠,曾在莫桑比克受训辨别炸药的气味。因此它们能发现埋藏的地雷。一旦找到地雷,它们就开始挖土。受过培训的排雷人员随后可拆掉地雷的引信,挖出地雷。在内战结束十多年后,莫桑比克的土地上仍埋藏着无数枚地雷。老鼠已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扫雷者。迄今,扫雷设备只能准确发现金属外壳地雷,而老鼠根据炸药探雷——即便地雷已埋藏多年也可被它发现。比利时的扫雷组织Apopo称,用老鼠扫雷比使用人工设备便捷得多:老鼠易养活,便于运输。老鼠扫雷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64个国家中共埋有700多种地雷,总量达1.1亿颗,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近年来,在继续发展传统探雷技术的同时,各国都加快了生物探雷技术的研究利用。探雷蜜蜂。生物专家研究发现,雷区上空含有的微量TNT,可被开花植物吸收,在其花粉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颗地雷埋在地下,随时都可能杀伤人。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10分钟就有1人被炸死或炸伤,也就是说,每年被地雷炸死或炸残的人超过5万,甚至连大象这样的动物也难以幸免。因此,地雷的危害和如何排除地雷已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埋雷容易排雷难。传统的金属探测器,一方面效率不高,同时探测塑料制成的地雷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探测人员要在雷区探雷,难免会触雷造成新的伤亡。所以,各国军事专家都在研究新的探雷法,现在已有不少进展。飞艇探雷飞艇探雷是由英国防御和发展局与丹地大学共同研制成功的。他们将一种专门的雷达…  相似文献   

4.
异样的地雷     
隐藏的“树叶”草丛中散落的一片树叶虽然引不起你多大的兴趣,可它竟是一颗地雷。这就是树叶雷,又称布袋雷。它的形状和颜色极像树叶,仅有50克至70克,但内部2/3是高级炸药。树叶雷由雷壳、炸药、摩擦片3部分组成。雷壳有方形和扇形两种,外涂绿、黄、白等多种颜色。摩擦片则为多层纸压制而成,能增大摩擦。一旦被人踏上,树叶雷内部的玻璃碴儿与氯酸钾等物质就会相互摩擦,从而起爆。穿脚的“铁钉”英军研制了一种地雷,其实它就是一颗子弹,形如铁钉。设置时,弹头朝上,往地上一插,微露地面就行。这个布设过程看似简单,可要是哪个“倒霉鬼”踏上了…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吕梁地区临县的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开展地雷战。可哪来那么多地雷呢?土法上马自己造。为了解决造地雷的经费,全县民兵总动员,开荒耕种“军火田”。各村的老百姓扫土硝熬制土炸药,收集破铜烂铁,铸造地雷和手榴弹外壳。还就地取材在石块上打眼,装上炸药造成石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雷研制中的广泛应用,一种能自动识别目标、自动控制炸药爆炸,并能够在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毁伤目标的智能地雷正日益成为战场上的主力。  相似文献   

7.
以前的地雷,埋在地下,不但在战争中夺去人的生命或造成身体伤残,而且战争过后,仍留下很大的隐患。而今,兵器专家新研制出来的“失能地雷”,不但炸不死人,更谈不上留下什么隐患。失能地雷是一种非致命性软杀伤武器,它可以使敌方作战人员暂时失去作战能力,却不对身体造成长时间的伤害。失能地雷主要有以下几种。微波地雷又称射频地雷,爆炸后通过微波发生器发射出微波束,照射在敌方人员身上,使之神经细胞发生错乱,导致心房纤颤或心力衰竭,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它对敌方的电子设备和武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进行扰乱或烧毁。泡沫地雷内…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军事 ,地雷这种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武器 ,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 ,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新型袖珍地雷 ,令人防不胜防。那时 ,恐怕一片小小的树叶 ,就可以致人于死伤。目前研制的微型袖珍地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树叶”雷 当一支小侦察分队悄悄地摸向敌方阵地时 ,他们似乎一点也不在意脚下的那几片小树叶 ,不料 ,脚一踩上就爆炸了。原来 ,这是一种形如树叶轻如羽毛的树叶雷 (又称布袋雷 ) ,仅重 50— 70克 ,内装 30— 50克高能炸药 ,专门布散在杂草、灌木丛里 ,很难发现。该雷由雷壳、装药、摩…  相似文献   

9.
万弹地雷炮     
万弹地雷炮是明代地雷的一种,系陶瓷雷,一种用钢轮发火的地震。其做法力:用一个大窑坛,里面装满炸药,再凿一眼角以装药线,坛口用土填紧,埋在敌人出没的地方,上面用杂乱的鹅卵石堆满,然后装上一个发火的钢轮,药线用竹筒引入坛内。等到轮火一发,地雷即爆炸。它是火攻中最厉害的~种火器。除此之外,明代还有一种叫“伏地冲天雪”,也非常厉害。万弹地雷炮@宜禾  相似文献   

10.
军事是科技水平最直接的展示领域,许多军事产品也都是创意的产物。一、"蒲公英"在风中引爆地雷它可不是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道具,这个巨大的球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图1)。这个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蒲公英,它的实际用处是排雷,简单而且好用(图2)。它由普通的竹子、铁和塑料组成,不仅便宜,而且生产也比较容易。风会带动球运转,可以清除4颗地雷,而自己就直接被引爆了(图3)。每一个球内置一个GPS跟踪装置,以显示已被清除的区域(图4)。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50—1859年先后在美国和俄国的彼得堡学习,并随其父从事化学试验工作。回国后开始研究炸药。诺贝尔的实验,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有一次试验,不料炸药爆炸,以致数人死亡,连实验室也被炸毁。政府禁止他在陆地上搞试验,他被被迫把实验室建于船上,在马拉伦湖中继续进行实验。1866—1867年,他与其父一道研制成功了信号雷管和地雷,并发明了甘油炸药;1875年发明了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的安全烈性炸药;1888年发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地雷是被动性的武器,它只能死守在那里,敌方的坦克不去压它,它就躺在那里,成为“死雷”,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然而,高科技研制出来的智能地雷却一反常态,变“死”为“活”。智能地雷由雷弹、传感器、火箭发射装置和制导系统组成。雷弹内装有高能炸药,可利用爆炸后生  相似文献   

13.
你还记得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吗?我3岁的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了。这首歌赞颂了无私的母爱。其实,父爱也是可歌可泣的。在《麻雀》一文中,父母的爱就表现得淋漓尽至。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只小雏雀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去了,一只凶悍的猎犬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它翅膀双张,羽毛竖起,想要恐吓猎犬。也许是猎犬怕了,也许是猎犬被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感动了,它调头就走。虽然我不知道那只老麻雀是小雏雀的爸爸,还是妈妈,但是我从它身上看到了一种爱、一种情。老麻雀面对那样一个庞然大…  相似文献   

14.
一、苯的发现与应用 苯是芳香族化合物的基础,又称“天那水”,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它易挥发、易燃烧,它的蒸气一遇到明火就会爆炸。苯在医药、染料、椽胶、国防(烈性炸药三硝基甲苯,简称TNT)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5.
向地雷宣战     
据联合国估计,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地雷炸死或炸成残废。现在全球60个国家的土地上埋设了1亿多个地雷。不幸的是,探测和排除这些地雷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  相似文献   

16.
每期八问⑦     
1.在南美洲丛林地区,有一种植物形似地雷,如果不小心触动了它,就会发出地雷爆炸般的响声,散发出来的黑色孢子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称“植物地雷”。请问它叫:A.菌灯B.马勃C.甘蓝D.毒菌2.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它最高能飞:A.7000米B.8000米C.9000米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猎犬     
<正>阿富汗猎犬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猎犬犬种之一。此犬种以其厚实、细腻、柔滑的被毛和在末端带有卷曲的尾巴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犬种。19世纪后期,阿富汗猎犬第一次被带到了英国。这种猎犬最初主要用于追踪狩猎,跟随着骑在马背上的猎人并靠眼力追踪它的猎物。  相似文献   

18.
吴燕玲 《广西教育》2006,(1C):55-55
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尽力和全力》:一只兔子被猎人开抢打伤,它惊恐地逃跑了。猎人向猎犬做了个手势,训练有素的猎犬如箭一般追向那只逃跑的兔子。猎犬速度飞快。它的身手是那样的敏捷。免子没命地飞奔。根本看不出它已经受伤,最后竞把猎犬甩开了。猎人见猎犬一无所获。愤怒地骂道:“没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狐狸的尊严     
“老狐狸”的骂词在世人的文章中屡见不鲜。只因为狐狸骗去乌鸦一块肉,结果所有与狡诈相关的罪恶都冠以它的“尊名”———十恶不赦的东西!今儿想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北阿拉斯加是个终年覆雪的地方。她不晓得眼下是几月,也似乎并没有必要知道……这种地方,对于一只白狐而言,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区别?一样的酷寒,一样的饥饿,一样的无助、无奈。自从丈夫为了保护她和她腹中的孩子而被猎犬撕成碎片的那个瞬间,她就失掉了对生的眷恋。然而她并未殉情,因为她不能让肚子里的小生命还没有来得及接受第一束阳光的洗礼就死去,孩子是…  相似文献   

20.
1851年,在国外学习和旅行了二年的诺贝尔回到他父亲的工厂,开始进行地雷和水雷的研制工作。他在向俄国著名化学家齐宁请教时了解到:由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发明的硝化甘油,比当时广泛使用的黑火药有着更大的爆破力。可是硝化甘油必须依靠人点火或者用铁锤去砸才能引爆。显然,这样的爆炸是不能应用的。而且,硝化甘油很危险,就连发明硝化甘油的索布雷罗也被它炸伤,实验室也被炸毁,索布雷罗停止了实验。其他人对硝化甘油都很恐惧,使这种威力强大的炸药在当时只能找到一种用途——作治疗心脏病的急救药。听了齐宁的介绍后,诺贝尔决心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