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扬州五亭桥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公园内。因桥建在莲花梗上 ,又名莲花桥。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拱形石桥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之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长期以来 ,一直被视为扬州的标志。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 ,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史为了迎接乾隆南巡 ,特雇请能工巧匠建造的。桥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 :桥亭结合 ,上为亭 ,下为桥 ,分之为五亭 ,聚之为一桥 ,别有一番情趣。桥的两端为宽阔的石阶 ,四周石栏上都雕有各式狮形 ,桥墩由12个大块青石砌成 ,给人以沉重有力的感觉。桥面上矗立着五座亭子 ,中间一亭最高 ,南北两亭互相对称…  相似文献   

2.
秦汉的都亭不只设在城内,在某些乡也设有都亭。一县之内未必只有一个都亭,但却是一定区域内最重要的亭。乡亭的地位低于都亭,故又称为下亭。乡亭和都亭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因而是官府发布文告之处,有的都亭还是军队驻扎之所。  相似文献   

3.
正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延承于明清,是一种有别于官学的独立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教育层次相当于现在中等及以上教育。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其中建阳的考亭书院因为它辉煌的历史而流芳后世。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县西郊五里考亭村,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横流,玉枕峰、翠屏峰相对,麻阳溪蜿蜒东南,山峦叠翠、景色清幽。考亭之名源于唐伺御史黄子陵建亭于望  相似文献   

4.
乡亭起源于先秦,乡亭的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乡亭设置于大道边,大道中间建有亭门,夜间关闭,乡亭内部有一整套安全武装配备。秦统一六国后,乡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西汉时期,乡亭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每亭约四到五人分区域管理辖区内的民事、刑事案件。夜间也为官民提供食宿。从东汉初期开始,乡亭由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逐渐演变成为和西汉乡部一级一样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乡里社会治安主要由“循行”负责。  相似文献   

5.
苏轼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五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刘秀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鄗县随之改为高邑县。北齐天保七年,高邑县治所迁至房子县境内。隋开皇十六年,设立柏乡县,鄗县故城、千秋亭遗址属于柏乡县辖区。从唐朝开始关于鄗城、千秋亭的地理位置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从东汉晋南北朝对于汉光武帝鄗南即位的文献记载,可以考察其源头;从唐宋元明清文献对于鄗城、千秋亭的文献记载,可以观察其流变。刘秀鄗南即位处的文献记载,持续不断,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传世文献与考古勘探相结合,证实鄗城遗址在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固城店,鄗南千秋亭遗址在今河北柏乡县龙华乡十五里铺。这说明历史文化资源归属是个动态问题,应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历史与现实归属的实际,分清时间断限、行政区划变迁等时空因素,以解决历史文化资源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亭起源于先秦,乡亭的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乡亭设置于大道边,大道中间建有亭门,夜间关闭,乡亭内部有一整套安全武装配备。秦统一六国后,乡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西汉时期,乡亭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每亭约四到五人分区域管理辖区内的民事、刑事案件。夜间也为官民提供食宿。从东汉初期开始,乡亭由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逐渐演变成为和西汉乡部一级一样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乡里社会治安主要由"循行"负责。  相似文献   

8.
烽燧是古代军事通讯设施之一,用以传边警,通消息。白天以烟为号叫烽,夜间以燃火为号叫燧。常于一定距离的高要之处筑台,贮薪草备燃之物,叫烽火台。 亭障是亭与障的联合称谓。实际上亭与障各具有独立意义: 亭:秦汉时边地至内地十里一事,五里一邮。亭管理烽燧报警之事,又称亭燧。它也收纳行人住宿,传迪邮报,故又称驿亭。  相似文献   

9.
亭,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和湖心亭,无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韵。一、醉翁亭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市琅琊山麓,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  相似文献   

10.
续范亭是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与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共同驻兵兰州。续范亭目睹东北沦丧、华北危急、国将不国的惨状,痛心疾首。1935年12月中旬,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续范亭曾对此寄予厚望。但到南京后,看到的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国难当头,一些将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的亭大致产生于周朝,设于边境,称为堡亭。设亭吏,是地方治安管理的一种设施,秦汉时扩大到了各地。后来民间有将亭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习俗,作为休息、迎送之用,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后来亭作为点缀,与园林建筑结合,成为景观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建筑形式。依亭的形式不同可进行分类,例如从形状上可分为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圆亭、扇亭等;从不同用途上分有交通要道上的路亭,城镇街市的街亭,桥边的桥亭,城楼上插旗的旗亭,烽火台上供望的警亭,水井的井亭,专为立碑的碑亭、钟亭、鼓亭……我国的四大名亭分别是:位于浙…  相似文献   

12.
“凌太虚”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41—1754年(乾隆六年——十九年).此景位于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风上,其主要建筑有:敞亭一座,亭下殿堂五间,股东书斋一处.这里地势高旷,群山环拱,水秀山明,环境佳美.乾隆为敞亭题额日:凌太虚“凌太虚”,意为凌驾于高空;太虚,即天空.这里是形容此事处于高山之巅,登临其上,如同升入太虚.乾隆《凌太虚诗序》:“登斯亭者,如陟(Zhi)阆(làng)风,俯悬圃,御寇泠然未足为喻.”诗序所说的“阆风”,指昆仑山的高峰,相传为天帝、仙人所居之处,又名“悬圃”,亦作“玄圃”.乾隆把凌太虚比作“阆风”,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此亭拔地倚天之势,登临其上有飘然欲仙之感.他认为即使是传说中的仙人列御寇乘风而行,  相似文献   

13.
荷花亭     
我们的学校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它是孩子们希望的船桨,是孕育人才的摇篮。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陈旧而又朴素的主教学楼。教学楼的左边就是位于学校西面的小花园。花园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荷花亭了。荷花亭是由原先的蘑菇亭改建而成的。顾名思义,荷花亭像一朵盛开的荷花,所以取名为荷花亭。荷花从古至今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意思就是说荷花从污黑的泥土里长出来,却依然洁白无瑕。荷花亭也不例外,它的杆子是雪白的,上面还有一条条黑色的斑纹;花瓣是惹人喜爱的粉红色,中间有一根笔直的金灿灿的莲蓬。荷花…  相似文献   

14.
清华园以园林之胜,环境优美,大师云集而蜚声海内外。在众多的园林风景中,教授“三亭”铭刻了先师们的业绩,作为清华教师的代表,学生的楷模,为清华园的山水增光生色,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三亭”是清华大学校园里为纪念三位杰出教授朱自清、闻一多、吴晗而命名或建造的三座纪念亭,即自清亭、闻亭和晗亭。自清亭位于工字厅后“水木清华景区”荷花池之东畔,为一四角古式方亭,四周以石砖砌成矮墙为槛,槛外再配以清溪、翠竹以及玲珑之假山石,与周围四时变幻的自然景色相衬托,形成一种清幽、庄雅的自然氛围。它原是清华故园里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4课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相似文献   

16.
晓岩 《初中生》2006,(14):14-15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旅游胜地--琅琊山的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7.
橐他塞的建制最早见于五凤三年(前55)四月,直到天凤五年(18)五月依然存在。南北总长约55公里,设有南、中、北三部,其中南部塞长约22公里。共辖31所亭隧,其中莫当、通望、临道、殄虏4隧统辖于南部,千秋隧辖于中部,高显隧辖于北部,其他25所亭隧不详辖于何部。橐他塞境内现存18所亭隧及1座障城遗址,显然部分亭隧已消失或迄今尚未发现。探明橐他塞的部隧设置,对于进一步研究汉代弱水中下游、甚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边防屯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文人骚客对亭情有独钟,他们常聚会于亭间,或饮酒,或对弈,或赋诗,或著文,以诗助兴、以文会友,留下许多传诵久远的名篇佳作。“亭以文(诗)益秀,文(诗)以亭生辉”,这更使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西南琅琊山麓。北宋庆历年间,文坛领袖欧阳修(号醉翁)被贬至滁州任太守。他的好友智仙和尚在近泉水、傍岩壑之处,修筑小亭一个,并以他的名号作为亭名,这就是“醉翁亭”。欧公心有所寄,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以述心志。景美,亭美,文更美。一座小亭只因一位名人的一篇名作而名扬海内。陶然亭:…  相似文献   

19.
晓岩 《初中生》2006,(5):14-15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旅游胜地——琅琊山的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五册《一碗阳春面第五部分.描写了母子三人时隔十年之久.重返北海亭面馆第四次吃阳春面的场面。大儿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