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2.
在三年级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识种子的一般构造,并知道怎样能使一粒种子萌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蚕豆种子被剖开来后,它还能发芽吗芽”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问题呀选问题源于课的伊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蚕豆种子进行了解剖,学生或用小刀,或用美工刀,三下五除二,一粒粒蚕豆种子被解剖得四分五裂。学生通过解剖发现了蚕豆种子的外面有一层皮,里面有“肉”,细心的学生还发现蚕豆种子的肉上还长有一个“芽”。在听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芽教师可…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黄伟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5-27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种子的萌发”一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可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刘力 《生物学教学》2003,28(10):41-4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内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因时、因地、因人的有效探索。现将教材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步骤以三位教师的课例介绍如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例 1 陈老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 :让学生每人写一张纸条 ,猜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然后以小组为…  相似文献   

6.
谷霞 《中学生物学》2003,19(2):62-63
为了检查大家的教学 ,也为相互学习 ,互相研讨 ,学校搞了一次全校的公开课。我所开的公开课的内容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上 ,课前我通知学生不带书 ,只带笔到实验室上课。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活动中 ,当我让他们猜猜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时 ,因为没有书作参考 ,学生们只有自己思考 ,结果作出了大胆的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空气、水、合适的温度 ,还有阳光。当我听到“阳光” ,马上想到以前学生考试填“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这个空时 ,很多学生都加上“阳光” ,我…  相似文献   

7.
从深度学习出发,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中“发芽了”一节教学,从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入手,以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产问题,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阐释了在论证式教学中促成深度学习的可行性,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为例,说明论证式教学的过程:将“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联系,通过对探究过程等因素的论证,将已有的实验知识迁移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这一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迁移中把握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成深度学习,点燃其自主探究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闫雨亭 《山东教育》2004,(18):36-36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李洁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1教…  相似文献   

11.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要研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不少学生猜测两组(一组种子完全在水中,一组种子的一半在水中)都可以萌发,有学生还举例说黄豆完全泡在水里也长芽,有的说:“我看到一粒种子掉到鱼缸里后来就长出芽来了。”他们这么一说让我顿时没了主意,按教材的设计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下,那就是隔绝空气的环境,没有了空气种子不能萌发。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说:“如果事实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你们就太了不起了,否定了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向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我也兴致很高地在课下和学生们做起了验证实验。我选了颗粒小萌发快的绿…  相似文献   

13.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一、实验片断回放片断1师:请同学们以8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确定本组实验方案。一阵热烈、积极、活跃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献奇策。生1:我们小组建议修改书上的设置,因…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生物》第一册 (上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 ,教材把它作为演示实验 ,而此实验的材料用具 (或替代物品 )很容易找到 ,实验所需时间又较长 ;另外 ,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将这个实验改为学生“动动手”内容。几天以后 ,不少学生反映 ,室温条件下 ,浸在水中的那粒种子也萌发了 ,果真如此吗 ?为此笔者做了几个对照实验 ,结果发现确有胚胀破种皮的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 ,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较少 ,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 ,由于种子中含有纤维素、淀…  相似文献   

15.
“种子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圈中的植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课是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之后一节有关绿色植物的教学。种子植物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植物部分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对比思考等教学活动,围绕种子结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知识展开。让学生在体验生物学科“注重观察,敢于实践”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快乐,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及团结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萌发》选自于小学自然教材鄂教版第十册,其内容取之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共同特征——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问题——猜测——设计方案——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充分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简介】《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新的生命》单元中的一篇教材。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足够的水分,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第二部分"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第三部分"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9.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动动手”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科技小实验的内容。通过“动动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复习巩固学到的基础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并有助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我校按教材中“动动手”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活动。 一“动动手”的分类 综合初中生物教材上所有的“动动手”,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1、巩固知识类 指从巩固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如:“再看看几种种子的结构”,“亲眼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是否真的向地生长”,“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 2、知识准备类 指为下节要学的内容作前期准备的,如“课外采集叶子”为学习叶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