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华鸣在1988年第2期《新闻与成才》上撰文说,“以往有‘躲债’的,而今我的同仁则有‘躲礼’的”。编辑“躲礼”,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诚如华文所言,“礼也是债”,谁收了别人的礼物,谁就成了别人的“债务人”,而欠“债”总  相似文献   

2.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3.
舆论     
《视听界》2006,(6)
·声音·我们都在谈要创新,但如果整体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不改善,人民的文化素质不提高,我们永远只能抄袭别人的思维,并且只学到皮毛,没得精髓。——网友认为媒介生态决定节目品质新版《红楼梦》很难超越《大长今》。——韩国歌手刘承俊称对韩剧有信心《昨晚上演高空飞人》《公交车轮从头越》《广州“酷”毙三十余人》——吉林某报、江苏某报和广东某报分别报道跳楼自杀者、车祸遇害者和中暑死亡者时使用的标题食品安全并非由电视台管,真正该对食品安全负责的部门干吗去了?几乎所有的有毒食品都是各地生产的,地方电视台为什么不能“近水楼…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三《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祭祀志》"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标点应作"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不"通"否"。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古人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悠久华夏文明的精华与真谛所在,子思在《中庸》里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道出了遵守诚信是为人处事基本准则。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人无信不立,这是中国人的祖训。“诚信”乃“诚实守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可见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个体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之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社会在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更要呼唤诚信,可以说诚信是持续繁荣的基石。目睹当前社会种种之怪现象,中国高层做出决策,重建市场“信用”刻不容缓。建立信用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是信用文化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是加强…  相似文献   

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8-58
“繁文缛节”原作“繁文缛礼”。意思是烦琐而不必要的礼仪(繁:烦琐。文:仪式。缛:繁多。礼:礼节)。也比喻烦琐而不必要的办事程序、手续等。语出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后多作“繁文缛节”。例如明·薛应旂《薛子庸语·神农》:“古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繁文缛节非所尚也。”梁实秋《雅舍小品·礼貌》:“饮宴之礼,无论中西都有一套繁文缛节。我们现行的礼节之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马识途《夜谭十记》第十记:“吃早饭也要经历一套繁文缛节,虽说你不过是去喝两碗稀饭,礼仪却要求和吃干饭的午晚餐一样。”张贤亮《习惯死亡》:“机关里的繁文缛节和对繁文缛节的尊重是在血液里活动的遗传病。”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这里引用了孔夫子的话,可是抄错了一个字。 您说对啦!孔夫子的原话是:“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他说的那个“礼”,在后世差不多成为封建礼教的简称,而他说的“君子”,也多少含有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味道,用于今天,恐怕不太合适了。  相似文献   

9.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与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  相似文献   

10.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常见书上说,某某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诊所     
“迫不及待”与“刻不容缓”“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迫得无法再等待。语见清·赵翼《咳馀丛考》卷二十四:“盖二月丝未出,五月谷未登,而迫不及待,则预指将来所出之丝谷以售人钱。”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十七:“看来小鬼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迎接一个新的世界。并没有人吩咐,他已经推开门,蹿出门外,在大树上解下那匹黑马,立刻牵着走到前面去了。”  相似文献   

12.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13.
“苦口婆心”形容好心好意地再三恳切劝导.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地成全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隳身败.”例如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点钟.”梁实秋《雅合小品·偏方》:“又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听说我患糖尿病,便苦口婆心地劝我煎玉蜀黍须,代茶饮,七七四十九天,就会霍然而愈.”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中外古今的文学巨匠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告人,尽可能少写废话,要写得短,写得深,写得精.”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新闻三昧》2004,(6):10-10
我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向来讲究“礼”。在当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的时候,更要讲究一个“礼”字。待人接物“礼”字当先,人际交往提倡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特别是文章中对人使用量词时,更要讲究“礼”了。不妨举几个例子来分析:例1 “侬只小鬼头弄不好了!”(父母对子女)例2“迭只老太婆那能介烦。”(小辈对长辈)这两例都把“只”作为人的量词可以吗?“只”是“隻”的简化字。作为量词的义项有:①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文献》1997年第4期毛毓松先生大文指出,宋代人分辨实字虚字不自张炎之《词源》始,洪迈之《容斋随笔·杜诗用字》就已有此种分辨的记载。这话是对的。据我所知,与洪迈同时的诗人杨万里也有这种论述。杨氏在其《诚斋诗话》中说:诗有实字而善用之者,以实为虚。杜云“  相似文献   

16.
有人问:淮阴侯同党性,扯得上吗?为什么一定要搬出个2000年前的古人呢?我也觉得不合适,但有根据:1989年第11期《中国记者》杂志上有一篇杂文《“中性报道”能中性吗?》,意在提倡新闻的党性,文章最后就引用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一段话:“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并且说:“这样的道理,古人懂得,资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也懂得(美国之音就是最好的明证),唯独  相似文献   

17.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1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30):63-63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相似文献   

19.
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浓缩品”,无论制作哪类标题,都要以新鲜、精彩、引人爱看、能说明问题的事实为依据。但是新闻标题主要靠事实,也并非与讲求思想性相悻。恰恰相反,在标题中不少佳作珍品,无不具有独到的、新深的立意。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厘钱”精神》、《管得宽》等标题,不就至今还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么!所谓“立意”,就是立思想、立精神、立见解、立主张;所谓“立意新深”,就是作者在文中的寄意要深刻,要独具慧眼,既要能“见别人视而不见之物”又要能“明别人知而不明之理”。制作标题就要善于把这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子书概说     
“子”的初文“象两只小手上下活动、下肢裹在襁褓里的幼儿形,头部比例较大,与婴儿特点同”,后来引申为对老师或男子有德者的尊称。《仪礼.士冠礼疏》说:“古者称师曰子”;《礼·曲礼注》说:“子,有德者之称。”到了先秦,始用“子”泛指思想家的著作。先秦思想家并不亲自写书,其言行多由门人汇编成书,用“××子”作为书名,以示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