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炳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曾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任内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独力维系我国的华侨高等教育,突出侨校办学特色,注意对侨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节教育,在学术上主张学术救国,经世致用,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何炳松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尤其是华侨高等教育史上理应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2.
何炳松(1890—1946),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任暨南大学校长长达11年。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进行探讨,以表彰其为兴办我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突出侨校特色,对侨生关怀备至何炳松主持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已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竞争压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影响已变得更为明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高等教育也同样经受着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紧迫的形势,华侨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暨南大学果断提出并实施了“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何炳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为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从西方引入新史学,强调历史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如何正确看待史料和史学的价值方面有独特见解。除此以外,他还把自己的史学思想渗透到华侨高等教育和历史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在历史研究中有很多颇具特色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华侨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境外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本文从院校研究的角度,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论述了以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为主体的大陆华侨高等教育所具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以及初步形成的境外生招生体系的特点。大陆华桥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努力扩大海外生源,为华侨服务,为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发挥侨校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刘人怀高等华侨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对我国的高等华侨教育事业极为重视。素称“华侨最高学府”的暨南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地区为办学方针,迄今已走过了92年的办学历程。经过几代暨南人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7.
<正>留学国外:李石岑、唐钺、何炳松、黄觉民李石岑是留日的,后又到德国和法国游学,可谓学贯中西。唐钺、何炳松和黄觉民都曾留学美国,何主修政治学和历史,唐、黄两位主修教育心理。唐钺(1891—1987),字擘黄,原名柏丸,福建闽侯人。191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学和哲  相似文献   

8.
为了借鉴东南亚有关国家和港、澳地区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 ,探讨合作办学的途径 ,促进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山东省政协李殿魁副主席为团长的山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 ,应马来西亚教育部、新加坡东方管理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邀请 ,于 2 0 0 2年 4月 16日至 5月 1日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地区。期间访问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马来西亚王子学院、马来西亚第一工艺学院、新加坡东方管理学院、新加坡亚洲教育联盟等院校和机构 ,对其办学体制、管理方式、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函授教学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上世纪40年代起,函授教育就开始与华侨教育联系在一起,在华侨教育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函授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函授教育对我国华侨教育特别是华侨高等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院校研究的角度,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论述了以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为主体的大陆华侨高等教育所具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以及初步形成的境外生招生体系,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努力扩大海外生源,为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史学家,其所处历史时代正是中西史学交往逐步走向密切的时代。何炳松在努力引进西方史学的同时,也在申张中国史学的思想传统,二者有互补,也有矛盾。何炳松史学思想的这种时代性和矛盾性,对于深入认识那个时代的史学和一度走出国门的史家的思想特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曾为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傅任敢译汉译世界名著《贤伉俪》作《汉译本序》,此文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五卷本《何炳松文集》未予收录,实为其介绍西方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佚文。本文对此作了考释,进而论述了裴氏教育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张天明教授的专著《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首次对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关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观点,涉及历史教育目的、历史教学思想、历史教科书思想、历史考试思想、历史教育的本土化、学科性和衔接性等。该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从"思想"维度来论述历史教育家思想的专著,对今后的教育家思想研究和当前的历史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洪年(1874年12月8日—1958年2月25日),字韶觉,号橐园,广东番禺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他是我国华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曾二次出长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华侨学校——暨南学校,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我国华侨研究的开拓者,对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教育、华侨研究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郑洪年苦心建设暨南大学,是与他对华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深感华侨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时,他又感到:华侨“处在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一切文化、教育,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觉得,华侨在海外,不能处于与欧美等国人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除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教育不发达,  相似文献   

15.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她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29日,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侨实验学校”)正式建校。华侨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区委区政府办满意教育的期许,面对学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求索、探寻、实践与创新,最终找到华侨实验学校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厚实人文华侨,打造精品华侨,创新特色华侨,最终构建和谐华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来自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学生回到祖(籍)国来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应大力发展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并通过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凝聚世界侨心。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华侨华人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培养华侨华人学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从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把华侨华人学生培养好。三是要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华侨华人学生对祖(籍)国的感情,从而起到凝聚侨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8月29日,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侨实验学校")正式建校。华侨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区委区政府办满意教育的期许,面对学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求索、探寻、实践与创新,最终找到华侨实验学校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厚实人文华侨,打造精品华侨,创新特色华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兴办华侨高等教育,专门培养海外侨民子弟,是祖国关心、爱护广大海外侨胞的具体体现。华侨高等教育既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20.
赵薇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1):92-94,99
华侨高等院校的校歌校训不仅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亦体现华侨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校歌校训在指导学生言行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激发着华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其为祖籍国侨居地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