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运用素材作文十分重要。有些同学使用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搞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编硬造;要么若即若离,没有把握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需要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高考作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  相似文献   

2.
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了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了第三们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给它39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文课上提笔觉得无事可写,不知如何去写,是当前初中生写作的普遍现象。用日记的形式收藏起生活中的故事,积累写作素材,按照故事的特性去写作,慢慢就会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出卷者的亲睐,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绝大部分考生写作内容“撞车”的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拍案叫绝呢?笔者想就此作一点探讨。以供考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考生埋怨,写作文时没什么东西可写,殊不知,在所学的课文里,就有非常丰富的作文素材,只是我们可能有些熟视无睹罢了。许多考生正是充分利用课文里的素材,挖掘这些素材所蕴藏的意义,写出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好作文。我们看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6.
中考作文要取得好成绩,好的素材才是王道!写作就像造房子,设计图就好比构思,素材就好比水泥、砖块,没有质量上乘的水泥、砖块,设计图再好,也难以实现建造好房子的理想。同样,没有好的素材,要想写出高分作文,也是很不容易的。虽然辞藻漂亮也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但是我认为靓丽的文辞只能使文章增色,真正起基础作用的仍是素材。让我们来看看2012年上海中考的好作文,也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钟青 《课外阅读》2007,(10):44-45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怀想天空》。反复读了三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最早的评价高了18分。  相似文献   

8.
戚莎 《考试周刊》2014,(34):62-62
<正>作文素材的运用,新颖固然重要,但恰当得体也不可小觑。一些学生热衷社会热点、话题人物等素材,千人一例而不能达到一例千用的效果,难免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多数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素材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下面我以苏教版《必修五》和《史记选读》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合理地对课内素材一材多用,让作文别有洞天。一、学会一材多用苏教版《必修五》中收录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1999年全国高考作题要求考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内容的范围,写一篇章,还指出“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可以“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对这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有的老师感叹“出乎意料”,有的考生也叫“措手不及”。其实想象作已考过多次,几乎每年都在考。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一个误区,耶就是认为学习语文课本与高考没有多大关系,许多同学认为语文课没学头,语文课学的没劲头,无论基础知识还是作文都不会涉及到课本上的文章或语段。因此,很多同学甚至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就抛掉课本而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马庆溪 《华章》2011,(3):26-27
湖南娄底市一中老师谭胜军为制止两同学上课下五子棋,与学生发生冲突。事后,班主任通知家长,让同学小白向老师道歉。在小白无诚意的道歉后,班主任请谭老师发言,谭竞当众给学生下跪。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皇甫谧嗜书如命。那时国家历经战乱,民间能看到的书很少,他就直接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信,要求借书,司马炎也很有气度,不仅没生气,反而送给了他整整一车书,这件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3.
【前言】作为一名高考阅卷老师,每年在进行高考作文阅卷时,最难受的是一篇又一篇文章,用同样的方法,扯着同样的素材,或是老掉牙的名人事迹,或是千篇一律新出炉的“感动人物”,素材里没有“我”的影子,缺少个性色彩;同时,也很少看到别出心裁、巧妙处理素材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它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能血肉丰满。所以在动笔前,必须根据主题需要严格选择材料。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招生》2007,(11):22-22
高考原题再现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阅卷老师精点陈京龙(湖南省特级教师)今年的湖南省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抒真实的情感。从考生的作文素材来看,尽管丰富多彩,但对现实的关注不够,真正写出自己的观察与体悟的不多。  相似文献   

16.
很多同学在为没有足够的作文素材储备而着急,其实,你已经有足以应对高考作文的素材,只是不善于对现有素材进行多角度地分析、新视角地理解、不同方式地编排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王学华 《学语文》2011,(1):61-62
关注高考作文的有心人一定会发现,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比较多的在“热点人物”上做文章,或全篇运用一人之素材,尽情演绎:或借助二三人组合成文,各尽其妙,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钟义民 《学语文》2009,(6):41-42
近年来大量实践表明,写作的复古思潮正日益盛行,学生每每提笔言必称古人古事.从屈原、司马迁一路写到李杜、苏黄、郑板桥、龚自珍,感觉就像是在陈述中国古代文化史。有人曾专门统计,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屈原、陶渊明、苏轼。堪称古代文化名人的高调亮相。当然,引述文史人事并不为过,它的功用在于增加文化含量、提高文学品位、挖掘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可称之为“代圣贤立言”“为中华文化造像”,自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善于取舍,叙议适当,也不失为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9.
考场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考生在考场“有话可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素材的问题。一般考生面对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总是心里没底,仓促之间,写出来的东西就难免内容空洞,思想苍白,甚至不知所云。在文章内容和思路方面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20.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这是一句流传很广也流传了很久的高考警句。那么,高考作文该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道理其实很简单:考场作文,必须取悦评卷老师,考生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一些“亮点”,这些“亮点”就要像美丽的风景一样展现在人家眼前,令人流连忘返。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评卷体验与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