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字诗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叫李赖子的,好作十七字诗,能触目成咏。当时天旱,太守求雨未应,他竟作诗嘲笑太守。诗云: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这首诗传到太守耳朵里,太守甚为生气,下令传讯他。太守对李赖子说:“你善吟十七字诗,不妨再来一首。假如是佳作,便放了你。我的别号叫西坡,就以此为题做诗吧。”  相似文献   

2.
太守与醉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曾自称“太守”和“醉翁”,他当时的官职是不是“太守”?他当时的年纪能不能称“翁”?课本均未作出详释,现作简要介绍。 “太守”是战国时期对郡一级长官的专称,秦时称“郡守”,汉景帝时,又将“郡守”更名为“太守”。隋初废  相似文献   

3.
古代,为官清正为民、廉洁奉公者实在难得,因此,历史长河中的一些廉吏便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下面辑录一些廉吏的趣称。一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为官清廉。离任时,所属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宠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他只接受一钱。当时人赞誉他为“一钱太守”。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便在门上  相似文献   

4.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曾做过大司马、领长沙郡公的陶侃。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城太守。虽是世代官宦之家,但他8岁丧父,12岁丧母,家  相似文献   

5.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操守清正。离任时,当地的老百姓送他一百钱,他不肯收。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了一钱作纪念。于是,他被尊称为“一钱太守”。二不公明范景公历任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因在门口写有大字:“不收嘱、不受馈”,被称为“二不公”。三汤道台清汤斌曾任岭北道道台,三年任期中,每月以清汤豆腐为肴,老百姓给了一个“三汤道台”的美号。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县令王密想以十金相送,说“天黑,没人知道。”杨震严厉回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此事传开,大家称赞杨震是“…  相似文献   

6.
清醒     
生活需要清醒,需要我们用清醒去拨开迷雾。去感悟真谛。"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原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在用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我很自然地又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箫声、一顶草帽、一把锂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  相似文献   

7.
仰人鼻息     
东汉末年,一些州、郡的官吏各占地盘, 互相攻伐,形成割据局面。汉献帝时,渤海太守袁绍想攻占冀州,谋士逢纪向他献计:一面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鼓动他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一面派人去冀州对刺史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袁绍也将  相似文献   

8.
论羊祜的思想和品格赵志坚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属山东平邑县)人。他出生于“世吏二干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①的官僚世族家庭。祖父羊续为东汉南阳太守,父羊行为上党太守。东汉著名学者蔡邕是他的外祖父,晋景献皇后是他的叔伯姐姐。青年...  相似文献   

9.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历来为后人所推崇,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对精美秀丽环境和四时变化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其攫取读者心灵,像磁石般吸引人的,正是他被贬谪为滁州太守后,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悠然和超脱之情。作者一开始写醉翁亭的环境和亭名的由来,只是一个引子,为下文写太守与滁人游山、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读书     
《历史学习》2005,(9):23-23
王安石酷好读书,勤于思考,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书,而且他读完书后还经常默默地思考他读过的内容,有时和别人在一起,也还在想着书中的内容。因此很少有人看到他笑。他在常州做太守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宴会,酒席宴上有一个人歌舞取乐。忽然,王安石大笑起来,大家不解其意,猜测是那个名伶表演的实在太好了,使得太守很高兴,于是重重的赏赐了那个名伶,说:“你能让太守高兴,值得奖励!”只有一个人感到怀疑,认为太守不是因为这个而笑的,于是找了个机会,问王安石当时为何发笑。王安石回答:“我那几天在想道家的《常卦》,怎么都不理解,吃饭的时…  相似文献   

11.
这是谢灵运最出名的一首诗,作于永嘉太守任上,时在景平元年(即423年)春天。他是头一年的秋天,受徐羡之的排挤,出为永嘉太守的。晋宋易代,于晋有大功劳的谢氏家族受到抑制和打击,谢灵运由康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徐州任上第二年所写的一组词《浣溪沙》,记叙了他于宋神宗熙宁十一年四月末赴石潭举行谢雨仪式时,途经农村的所见所闻,五首小词内容上是互相关联的,好像一幅连环画卷,描绘出太守与百姓同乐的情景。前两首写祭神谢雨时村中青年男女由于好奇,争相看望太守的场面,后两首则写出太守在村中  相似文献   

13.
正贾思勰是北魏时期农业科学家,他创作了划时代的农书——《齐民要术》。史书中未对贾思勰的生平进行记载,所以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非常少,只能从《齐民要术》的署名"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这十个字中,确切地知道他曾做过北魏高阳郡,也就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的太守。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信息都是靠学者考证得来。学者们通过考证,认为贾思勰出生在北魏孝文帝时期,  相似文献   

14.
官谜     
清官汉代会稽(今绍兴),有个刘太守,叫刘宠。此人在任时为官清廉,离任时老百姓感戴留恋不已。大家自发组织集资,凑够几百枚钱要给刘大人作盘缠。刘太守哪里肯收,却又不忍心推却百姓的一片热情,于是就象征性地收下了一枚钱,然后登舟而去。待到尚未离开县境时,他就把这枚钱投入江中,仍还给会稽的父老乡亲。刘太守最后硬是一钱不沾,两袖清风而去。从此后人称颂他为“一钱太守”。(请据此故事猜一成语)谜底:分文不取赃官与此相反,南宋的大将张俊却是个钻进钱眼的贪官赃官。他虽曾因屡立战功而被封为“循王”,但却生性贪婪,巧取豪夺为富不仁。传说…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清官雅号一钱太守:后汉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其政绩卓著,廉洁奉公。离任时,有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相送,刘宠坚决不收。老人们苦苦哀求,后因盛情难却,他只好取了一钱作为纪念。于是"一钱太守"的美名到处流传。二不公:明朝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登门相求。范景文均予以谢绝,决不公事私办,更不私事公办。还特意在府门上公布书写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他被人们敬称为"二不公"。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3)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帖《多宝塔碑》至今仍为书法范本中的珍品。安禄山造反后,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急报朝廷,并召募人马万余讨贼。其族兄颜杲卿本系安禄山提拔的常山太守,也起兵响应真  相似文献   

17.
医生和教师都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医生面对的是人的自然生命,教师面对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但是,在两个行业中,有一种现象形成了反差,那就是,老医生往往成为救死扶伤的专家,颇得人们的青睐,而老教师呢?年纪越大越老气横秋。为什么呢?我想,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教师疏于研究。教师疏于研究,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迟钝,成为一个教育木偶,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伤害是很大的。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说:“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  相似文献   

18.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158-158
南朝梁时,东海郯人徐摘富有才学,被梁武帝所爱重。武帝听别人说徐摘自思年高,又爱泉石,想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当官,以怡养天年。于是召见徐摘,对他说:“新安大好河山,任防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意思是说,新安郡有着绝佳的风景,文学家任防等相继在那里当过太守,你就去那里当太守吧。徐摘于是便当了新安太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范晔(391-4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范宁,官至太守,长于经学;父范太,曾任侍中,有文集行世;伯父范弘之,做过太学博士,以儒术知名。这些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他曾任参军、太守等职。后因密谋拥戴宋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兄弟刘义康(他做过刘义康的参军),被判处死刑,死时年仅四十八岁。范晔博学能文,也相当自负。他仿效班彪的《史记后传》和班固的《汉书》而作《后汉书》。在他之前,作后汉书的还有许多家,但  相似文献   

20.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