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江西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然后针对其主要原因提出改善这种滞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各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得出各时间序列经过二阶差分后变成平稳,进一步根据协整理论,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进而利用广义差分法估计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得出第三产业产出增长对哈尔滨的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大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面板协整理论这一最新发展起来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以2000-2006年期间中国大陆2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的经验验证中可能并不成立,FDI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金同样也带来了技术,FDI的技术效应对于中国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贸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92年至2∞6年我国进出口对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贸与三次产业增加值之问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外贸对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不一,我国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大,对第二产业拉动力度的影响略小,对第一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小,说明外贸正在不断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即由目前的"二·三·一"序列向"三·二·一"序列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动态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对相应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和短期的修正机制,以及FDI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FDI对产业结构变动均具有长期的影响和显著的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影响逐渐增大的态势;而短期中,除东部地区之外,FDI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1978-2005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中部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则不明显;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分阶段回归表明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近年来对经济长的贡献已经大大提高;但总体回归却认为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论证经济发展水平、FDI、创新这三个因素在影响产业结构演变中的不同作用: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无明显的因果关系;FDI的增长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整理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甘肃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很大,中心地区和河西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河东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阶段;结合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进行分析发现,各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体比重的变化对整体经济规模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另外,对照全国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看,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oore指数基础上建立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能有效捕捉产业结构变动特征.通过协整关系计量检验,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两两之间都存在同向变动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消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0.
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与协同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野  马庆国 《科学学研究》2008,26(5):962-969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和科技最发达、产业结构最成熟、经济扩散能力最强大的区域,对我国其他区域的科技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效应。通过对沿海三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历史分析和对比研究,本文讨论了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布局中的特点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三大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影响.本文根据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及技术效应建立模型,利用重庆市1999-2008年22个工业行业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结构效应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所起到的影响有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主要归功于政府环境政策强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大气环境的改善逐渐显现.重庆市应重点加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污染排放行业的治理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产业"专利密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基于两类产出成果的专利密度指数测度模型,并据此计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指数,梳理出其变迁特征,进而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找出影响专利密度指数值的行业特征。结果显示:(1)1992—2012年中国制造业的专利密度变化呈现出与工业化进程十分契合的波动性。(2)装备制造业的专利密度指数明显大于原材料和农林产品加工业,且呈现出显著的重工业化倾向;大类行业在专利层面的差距呈缩小态势。(3)行业技术特质与专利密度指数具有较为稳定的关系。其中,技术密集度的影响更为稳定,而RD密集的作用更大。(4)市场结构对专利密度指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对非国有资本的开放仅在2001—2008年这一阶段对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竞争程度在2002年后成为行业专利密度提升的重要原因,且随着时间推移积极作用显著提高;只有对外资的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根据其产业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部门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般是由地方政府规划、投资、组织建立的,通过外部力量产生的集群;三是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就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几个因素,如历史和文化、当地资源、人际关系和结构以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结构与石油消费增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石油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对石油消费量增长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关系上看,石油需求对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由于两者的挤出效应使对第一产业的弹性系数为负;从短期调整能力来看,石油需求增长偏离长期趋势主要是受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系数较小,短期影响能力有限,我国的石油消费增长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惯性。针对产业结构和石油消费的上述联系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是各地经济差距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初始禀赋等工业地区性因素、工业增长的集约性特征和要素的投入水平是可能导致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方法计算得到1992—2002年期间七个截面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反映工业增长集约性特征的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并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固定效应计量经济模型(FEM),揭示出了在所研究时间区间内造成工业经济省际差异的成因。本文的研究表明,代表集约型增长特征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演化对各地工业的增长也呈现波动交替作用的乘数效应,1992—1999年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粗放性特征,资金的投入和各地区的工业基础与初始禀赋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初始禀赋的“遗传效应”很明显。从1999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集约化增长的新阶段,导致省际工业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变为各地区工业发展形成的新的资金、效率和技术实力,即呈现出典型的禀赋“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两方面对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建立了双因素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煤炭矿区内外部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为例,在实证测度其13个地市2003-2017年信息化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完全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对信息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显示:江苏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信息化效率普遍较高,考察期内13个地市的效率均值均在0.93以上,且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在重庆市经济增长中贡献并不明显;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第一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最小;说明了加快重庆市传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