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协同创新既是一种创新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创新决策。从合作创新决策的角度出发,参照我国当前科研考核环境,推导出创新者的"创新合作选择"行为模式,在这一行为模式下,通过综合考虑个人及组织层面因素,搭建协同创新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对当前高校面临的协同创新困境进行系统的剖析,同时结合剖析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也随之剧增,但从政策规划角度分析,面临研究结论纷杂,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为此,本文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三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3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并对制造商独立研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非协同合作研发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研发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润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提高科研竞争力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以高校内外环境为切入点,结合产学研用的优势,从总体设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4个方面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完成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框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联合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是践行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处在促进协同创新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梳理协同创新内涵及其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以德国四大科研机构之间的项目型、集成型、战略联盟型、平台型和网络型5类代表性组织模式为例,从协同创新目标、合作主体、组织机制、出资方式、政府作用和合作成效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不同组织模式的特征、优势和适用情形,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发现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为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专利权人为研究对象,用Louvain算法识别协同创新网络。根据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并深入分析每种网络。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网络创新绩效,以合作强度和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为条件属性,网络创新绩效为决策属性,用CART决策树分析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新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视角,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剖析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知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四种协同创新网络,即二元协同创新网络、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完全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类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差异化明显,证实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二元协同创新网络和完全协同创新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存在核心成员。(3)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和星型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强度分别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在二元协同创新网络中,过高或过低的合作强度均有助...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DN)的提出为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SDN中的节点企业不再通过激烈的竞争来求得生存,而是通过协同创新来实现互利共赢。为了研究SDN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运用了生态学的思想,归纳出SDN企业的生态学特性,提出了SDN企业协同创新的四种生态协同模式,并借鉴种群动力学中的Lotka—Voherra模型进行协同创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指出SDN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是SDN企业寻求合作共赢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通过协同创新提升高新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园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研究协同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浙江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概念。进而,在调查分析浙江省高新园区内协同创新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高新园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运行机制与经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提升和完善浙江省高新园区协同创新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过程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C9联盟高校为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过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第一,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分化严重,投入、产出和转化越向后段差距越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整体实力突出;第二,对于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产出-转化和转化-投入效率,大部分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产出-转化、转化-投入的效率较低,系统整体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14.
基于邻近性的视角,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提供的产学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多维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关注制度邻近与技术邻近的影响,以及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制度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技术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倒U型的,且这种倒U形关系受到地理邻近的负向调节作用;与一般预期不一致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并不会负向影响产学协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较少从跨区域维度考察协同创新,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绩效测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参与各方的协同联系。本研究在明晰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复合系统,测算区域间协同投入和协同产出,进而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2013年-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长三角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阶梯状多元化分布,其中江浙沪各自与皖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江浙沪彼此间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并因地理邻近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京津冀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极端化分布,京津和京冀协同创新绩效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津冀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则较低;(3)长三角地区整体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和规模效率,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均有较大差距;(4)区域间协同度对于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理邻近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则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影响较小。最后提出了提升绩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2011计划”,开启了协同创新政策的国家意志。知名高校由于其各方面资源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中流砥柱的地方高校,由于其实力问题始终都没有形成适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地方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发展的客观性与迫切性,基于普适计算与信息链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它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菁菁 《软科学》2017,(5):38-4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2010~2012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非线性且存在"拐点",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该"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员工的培训强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战略开放程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未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参与者异质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结合中国情境构建“异质性—社会交换/政府干预—协同创新绩效”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123个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存在4条导致高协同创新绩效的组态;②在协同创新避免价值共毁问题上,高决策权力异质性、高目标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高文化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三组条件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在强资源交换、强信息交换并存时,参与者单维异质性与政府干预的组合同参与者多维异质性可以相互替代。③政府干预对避免价值共毁的有效性存在特定边界条件,在参与者单维异质性存在的背景下,政府干预有效且必要。研究为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