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从普通专科学校在校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为了搞好英语专业“专升本”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笔对南昌市内五所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对专升本教学情况、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从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探讨改进专升本配套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专升本院校在升格后,法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是这些院校法学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专升本院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和传统本科院校、特别是政法院校相比,其特色和优势在于应用型和复合型,和高职院校相比在于理论性.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体现这些特色,这是专升本院法学本科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明确将办学定位为“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数量已近200所,应该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已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社会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与发展路径等基本问题尚存在概念模糊、认识不清、理解不一致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瑞  马星  路厅  梁成浒 《教师》2010,(6):16-17
高校“专升本”,不仅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功能的变化。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贵阳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探索,逐渐成长为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合格本科院校。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了解贵阳学院毕业生就业需求.对毕业生就业难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求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就业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一批专科学校也被提升为本科院校。本文分析了专升本院校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师资短缺、科研水平落后、学科建设差、软硬件设施运转效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院校合并”及“专升本”等途径。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这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相对突出。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成人专科起点本科,简称“专升本”,从1982年开始试办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由于“专升本”沟通了大学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为专科毕业生升本科继续深造提供了机会,满足了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大量需求,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但“专升本”教学计划的制订或...  相似文献   

8.
论成人教育中的“专升本”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升本”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它既区别于高校的日校教育,又区别于以往的成人本、专科教育,也不同于“第二学历”教育。研究和改进“专升本”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和提高“专升本”教育的办学水平,是摆在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培养目标“专升本”属于成人本科教育的范畴,然而,和一般成人本科教育不同的是,其学生来源于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专科毕业生,学生不仅接受过专科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还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具培…  相似文献   

9.
很多高职院校呼吁发展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建立起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自成体系.实现自我循环。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选择合适的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教育。有两类学校可成为“专升本”教育的主体:一是坚持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包括坚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新近从专科升格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0.
"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括了“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现状,指出了“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体育文化等角度,提出了“专升本”院校的体育课程顺利实现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正式启动,必将对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极大影响,而对民族院校的影响和推动则会更大。其不仅为民族院校指明了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兴校之法,而且使民族院校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办学氛围,“对口支援”使民族院校获得了强校之“捷径”。民族院校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家“质量工程”,深化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工程,凝练特色,在民族院校间形成差异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有学科优势,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形成分工构成合理、科学、完善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重点高校减招高职生值得称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研究》2004,(3):14-14
继北大、清华等停止招收高职专科生之后,今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一批重点高校也将停止或减少高职生的招收。今后高职专科层次办学将交给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举办。各高等院校对于高考生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水平一般的院校往往“吃不饱”,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重点院校不仅在本科招生中处于绝对优势,而且还紧攥大专、专升本、高职教育不放。重点高校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被著名教育专家杨德广批评为“没有出息的做法”。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民办院校应当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各有侧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应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专升本”热的利弊以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职高专院校和社会媒体应相互配合,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使高职高专学生正确对待“专升本”。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教育"错位发展"战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是战略思想的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即培养职业岗位的银领和高技能人才。它不能将培养目标放在学术型、工程类人才或“专升本”上面。高职教育必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当前解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可以使高职教育按照错位发展战略更好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专升本”即专升本考试,他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大专层次的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是为高职高专在校生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获取更高层次学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升本”试点工作的开展,对拓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梁道、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社区学院与大学的转学衔接日益紧密。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在转学后常会遇到有关融入新环境、财政补助、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等方面的问题,社区学院和大学通过采取加强课程衔接沟通、建立伙伴关系、设立专门的转学中心、制定共同的转学目标、加强财政补助和指导、完善学分转换政策等措施,帮助社区学院转学生顺利完成转学衔接工作。美国社区学院和大学的转学衔接措施可为当下我国建设“专升本”教育提供启示: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的联系,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应积极为“专升本”学生提供专项的支持服务,以及加强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的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18.
杨保成 《河南教育》2014,(10):38-39
<正>我国的地方性高校从办学主体来看,有省属院校、市属院校、省市共建院校、民办院校多种形式,同时,又具有区域性发展的特色。从办学模式来看,有历史较长的、坚守精英教育办学模式的省属高校,也有新建的"专升本"的本科院校,同时,也不乏新建民办本科或者高职高专院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但是,目前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很多高校将自己定位为学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一方面是"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普通高饺“专升本”培养模式在为高职(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提供机会、提高高校办学效率和缓解高职(专科)院卡电毕、比生私业部铲压力所发挥的作用,就“专升本”招生一些主罢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普通“专升本”招生管理应从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报名资格审查和提高命题评卷质量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小霞 《天中学刊》2004,19(6):114-116
近年来,我国原有的一些高等专科学校,有的合并成普通本科院校,有的并入本科院校,也有的独立升本。然而,专科学校的教育要求与本科院校不同,教师队伍整体显现许多先天不足。因此,研究原有的专科教师如何向本科教师转型是摆在专升本转型院校面前一项新的任务,创建学习型高校教师队伍,不失为是解决专升本转型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好方法。而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可以成为创建学习型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